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陪渔民许云龙一起过大年


    本报记者 杨丹丹 通讯员 李爱文    

    不期而至的新年第一场雪把安徽省会合肥映衬得格外素雅秀美。这个冰雪天,农民在忙啥呢?年夜饭吃得丰盛吗?除夕,记者一行冒雪来到位于巢湖岸边的包河区义城镇塘西村探访。

    房梁上挂起了两只大红灯笼,发黑的木船与桨靠在房檐下稍作“休息”。49岁的许云龙正在忙着张贴春联。他精心挑选了一副绘有鲤鱼图案的“迎新春天赐鸿福,贺佳节日进万金”春联,充分显现了“渔家”特色。许云龙告诉记者,他们家祖宗三代打鱼为生,自己七八岁时就开始上船,如今已经在船上呆了40多年。“早些年,条件差。我们过年简单得很,买两三斤猪肉就算过年了。现在条件好了,家里的冰箱里装满了各种鱼、肉,够吃上整整一个春节了。”许云龙说。

    这个春节是许云龙全家在租住房里度过的最后一个年。“明年春节,我们就要在新楼房里过了。”许云龙说,一家五口人居住在这幢二层小楼里,感觉其乐融融。过渡期间的房租由政府“埋单”。记者看到,家中整齐摆放着各种渔网、渔具。老许称,几代人打鱼,都是用传统的手工木船和手制渔网。直到2004年,他花了3万元钱更新了“设备”,购置了40吨载量的专业渔船和渔具,捕鱼量和收入也实现了几何数的增长。

    贴完春联,许云龙带着小孙女放起了鞭炮。这个春节,许云龙一口气买了400元的烟花爆竹。他说,以前经济条件差,买几元钱的鞭炮给孩子放放就算热闹了。现在不同了,花点“小钱”图个吉利。“当渔民这么些年,我算是赶上好日子了。除了打鱼的收入5万元以外,国家发放的渔船燃料补贴费用就有近4万元,直接打到我的‘一卡通’上。每逢起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安全员还会打电话、发短信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早些靠岸。”许云龙感叹道。

    从家出来一直向北走500米,就来到巢湖岸边。冰天雪地、寒风凛冽,贴着红红春联的几十艘渔船一字排开。与往日有所不同的是,每艘渔船的船头上都插着一面崭新的红旗,数十面红旗迎风招展、气势壮观。“这是我们当地的风俗,为了讨来年的好彩头,预示着我们渔民的生活一帆风顺。”清早就出船的儿子许玉峰兴奋地告诉记者,没想到今天的收获还挺大。一网鱼就地卖给等候的渔业经纪人,换得了700元的现金。

    帮着儿子收拾好渔具回到家中,放完鞭炮上完香,城里的堂哥一家开车也到了。许家的年夜饭正式拉开序幕。忙了一整天的妻子许昌华和老母亲开始端盘上菜,鸡、鸭、鱼、肉等摆放了层层又叠叠。斟满白酒和饮料,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坐上了桌,品味这充满温情和幸福的团圆饭。

    “以前过年,饭菜都是自家产的多,为省钱还自己磨过豆腐。现在条件好了,除了鱼,所有的菜都是在市场上买现成的。”看着满满一桌菜,许云龙感慨道。“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你有什么计划?”记者问老许。许云龙憨然一笑说,做了这么多年的渔民,新的一年里还想做点“大事业”。巢湖岸边未来将打造环湖旅游风景区,他想借这股“东风”买艘游艇,开设一些旅游项目以便在休渔期创收。

    “你别老想这么远,还是想想马上搬新房要带上哪些东西。”老伴许昌华提醒说,再过几个月,全家就要搬进安徽省最大的农民回迁安置小区——康园小区。许云龙摆摆手说:“咱什么都不带,住新房子要购置新家具、新家电。我听村支书说已经计划在岸边修建一个渔港码头,有专人看管渔船渔具,咱的渔具也不用搬了。”儿子许玉峰接话道:“我只带上电脑。老爸你打鱼,我帮你在网上下订单,怎么样?”一桌子人全都呵呵笑了起来。欢乐祥和的笑声飘出了银装素裹的农家,飘向了八百里浩瀚巢湖,更飘向了充满希望的龙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鲤鱼 猪肉 几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