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冀东老区大旺庄的新变化


    本报记者 王景山

    “科学发展真叫好,干部带头把棚搞;发展棚菜先致富,村民有了致富路。”这是农历腊月二十五,记者深入冀东革命老区大旺庄村时,刚刚换届连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姚广友发自肺腑的四句话。

    “我再补充四句话,‘区领导指导有力,老促会帮扶有功;村两委带头发展,老百姓紧跟致富’。”坐在自家蔬菜大棚暖炕上的刘志忠老汉按捺不住地跟着说。

    在刘老汉家的菜棚里,村民们争相向记者讲述近4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个贫穷落后的大旺庄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地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的大旺庄,在全区38个老区村中规模居首位,896户近3000人,4743亩耕地中有一半是山地,抗战期间,该村先后有50位好儿女在保家卫国战斗中壮烈牺牲。大旺庄是一块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做出巨大贡献的红色热土,因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受限。如何摆脱贫困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成为大旺庄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2007年,新任区委书记带领班子到老区调研后认为,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动员鼓励社会各界力量支援老区建设,是加快老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丰润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受命从乐亭把退休的高级农艺师常寿祥请来,曾与温家宝总理共话农技推广的常教授,被委以全区农业首席专家,主攻农业发展新路。

    49岁的村民尹秀环听说常教授与记者来了,忙从自家大棚跑来向常教授请教。尹秀环说,2007年常教授来村里动员大伙搞大棚甜瓜,承诺每亩大棚一茬甜瓜一茬西红柿,年收入达不到2万元他负责赔偿。在常教授感召下,整天打麻将的她成了首批棚菜户,第一年两个棚就收入近5万元,给中学刚毕业的儿子买了辆客货两用面包车,从事运菜生意。如今已是唐山市劳模的她发展到6个棚,并盖起了6间新房,眼下正筹划着再流转5亩地发展大棚。

    干了40多年村官的姚广友告诉记者,开始搞大棚时群众心里没底不敢投,这个时候,必须村两委班子带头,自己没时间就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叫回来搞。现在已有76户从事棚菜生产致富,还有不少户想加入进来,群众自发成立了“还香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的“旺香脆”牌甜瓜成了远近闻名的知名品牌,市场供不应求。他说,老区农村致富难度很大,但再难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曾有不少老板找他想买山搞工业开发,都被他坚决拒绝。在上级政府和社会帮扶下村里实施了产业调整,初步形成了户户有林果、重点发展大棚高效设施农业、奶牛集中养殖小区的多业发展致富格局,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超万元。

    2008年从河北理工大学毕业迈入大旺庄的大学生村官王云,见证了大旺庄这几年的发展巨变。坑洼泥泞的土路正被村村通水泥路取代,叫人揪心的小学危房被宽敞明亮的新校舍取代,村民活动中心、镶嵌50位烈士姓名的纪念碑和陈列英烈事迹的纪念馆相继落成。前几天,村里主要街道安装上了路灯,今年春节,大旺庄村民可以亮亮堂堂过大年了。

    年近七旬的常教授说,刚来这个村时,坐的凳子都是三条腿,人均年收入2000多块钱。通过调结构,现在棚菜到了提升档次的阶段,品种样式多样化,品种特性统一化。按照农业部要求,下一步帮助农民搞绿色农业标准化操作,大处方已经给备好了。

    一旁的尹秀环、刘志忠说,自从种大棚后,每年春节都是在大棚里与瓜苗共度,因为瓜苗就像婴儿一样,时刻不能离开。

    记者问他们这样过大年是不是有些苦?满脸灿烂的尹秀环回答:“俺农民盼的就是有个好收成,春节正是瓜苗嫁接的关键期,开春甜瓜上市卖个好价钱,那比什么都高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品种 耕地 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