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可手中有粮的前提是手中有地。
为了这块“地”,黑龙江垦区自我加压,在农业综合开发中为自己制定了“五个基本原则”:坚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改善生态环境并重的原则,坚持按流域治理、按区域开发,集中投入、连片开发、开发一片、见效一片的原则,坚持水利、农业、农机、林业、科技措施综合运用,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对项目场实行奖优罚劣,适当轮换,末位暂停的动态管理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
有了原则指导,垦区上下有重点的进行农业综合开发。
在继续大力改造中低产田中,垦区针对农业投入相对不足,现有耕地中仍有30%左右处于中低产田水平的实际情况,将土地治理项目的70%~80%投资用于中低产田改造,最大限度发挥耕地潜能,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中,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的20%~30%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垦区旅游观光带、科技示范带、重要农产品产业带的布局,选择基础条件比较好、增产潜力大、水土资源丰富的农场进行重点建设。
在加快“两江一湖”大型灌区配套中,重点建设田间末级灌排渠系、配套渠系建筑物,建设农田路和水稻集中育秧基地,配备水稻机械,提高水田灌溉保证率,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尽快发挥灌区效益。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建设目标,使项目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65亿斤。
“十连增”:未来不是梦
“继续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以‘九连增’为目标,不断提高现代化大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2011年11月4日,农垦总局党委(扩大)会议在哈尔滨召开,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再次向全垦区168万人民发出了农业综合开发和粮食生产再夺历史性大丰收的号召。
2011年,垦区紧紧围绕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计划和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全力推进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建设,粮食总产达到407.4亿斤,连续第八年实现历史性突破。
那么,在高起点、高基数的情况下,北大荒农业生产还能继续实现“九连增”、“十连增”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北大荒人有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动力。
农业资源丰富,耕地连片,开发潜力大,垦区目前仍有近2000万亩中低产田,200多万亩宜牧草原,100多万亩宜林地和大面积可以养殖的水面有待开发,同时围城经济、林下经济、畜牧产业经济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且生态环境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基础,农业科研、推广队伍有实力,有产业化龙头拉动,并积累了多年开发的经验,为垦区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垦区将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改造中低产田330万亩;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建设高标准农田114万亩;加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步伐,改造5万~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15处,改造1万~5万亩一般中型灌区40处,开挖疏浚和衬砌渠道3531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3701座,加固维修水源工程48处;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扶持龙头企业新建加工项目22个,改扩建项目4个,新建流通设施项目5个;规划建设经济林3万亩、蔬菜和花卉基地5万亩、其它特种种植基地0.72万亩、水产养殖基地5万亩,畜牧养殖58.5万头,其他畜禽养殖46万只,并为米、面、油等龙头企业建设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优质原料基地260万亩;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规划扶持粮食和经济作物及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个。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黑龙江垦区已连续23年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农业综合开发验收考评,受到国家农发办和农业部好评。作为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农业企业集团,黑龙江垦区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将勇担历史使命和国家责任,因为北大荒的创新与奉献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21/17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