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合作社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本报记者 程天赐

    时下,消费者对于蔬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蔬菜在地区间、品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菜农都希望赢得下一轮蔬菜产业发展的先机。靠什么提升蔬菜品质、提高竞争力呢?

    最近,记者到山东省寿光市采访蔬菜企业和种植户得到一个共识:合作社是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瓶颈的有效突破点,也是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一个有效载体。

    实现了蔬菜生产组织模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就需要实现品牌化,而创建蔬菜品牌,就要有规模性的种植基地。“如果农民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家可以以土地资源的形式入股,在继续保留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很巧妙又合理地实现了蔬菜种植组织模式上的转变,破除了实现蔬菜品牌化、规模化、高端化的一个瓶颈。”寿光市副市长桑文军说。

    目前,寿光市很多农民用大棚为股本形式,几户或十几户联合,有的与龙头企业联合,有了生产的组织性与计划性,根据市场需求,生产某种蔬菜,并进行包装标识,销售到超市或者高端酒店,蔬菜的卖价比送往村头市场高了数倍。

    沃尔玛(中国)鲜食发展总监刘秉屹说:“发达国家农场化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只有一个个集体生产组织的成立,才能形成区域的产业协会,抱团走天下。”

    社员关切品牌和蔬菜质量安全

    稻田镇张前村的李俊华,是燎原果菜专业合作社社员,2011年种的是彩椒与黄瓜。这些菜品,他一部分会拉到蔬菜合作社,贴上燎原的标签,通过检测与物流,走进各大中型超市。因为合作社不能全部收下自己的菜品,李俊华会把另一部分菜品拉到附近的市场上,卖给商贩。

    李俊华说:“一部分给燎原,一部分给周边市场,感觉明显不一样。给合作社的这部分蔬菜,因为要经过检测,如果不合格,我的返利就没有了,这样就逼着自己精心管理,严把质量关;而拉到周边市场上的菜,有时候检测,有时候不检测,也没有什么惩罚措施,压力不一样。”

    因为合作社里的蔬菜实行品牌销售,附加值较高。比如黄瓜市场价每斤1元的话,合作社给李俊华的价格就会是1.3元,返利每斤0.3元。要是社员的蔬菜不合格,不但会影响合作社的品牌,还会拿不到返利。这就形成人人关切蔬菜质量安全的内部自律。

    便于农超对接和建立信息平台

    因为进入超市的菜品都是品牌菜,身价上涨,附加值高,所以很多人盯上了“农超对接”。但超市对接的前提是你必须是蔬菜企业,或者是蔬菜合作社等集体产销组织。

    “拿沃尔玛来讲,农超对接,并不是简单地将商品直接运到超市里去,里面还有一个以销定产的概念,也就是根据市场销售情况提前向蔬菜产销组织确定一个时期的产出收购量,这就需要蔬菜合作社等集体产销组织配合工作了。”刘秉屹介绍说。如果合作社在一个区域普及化,政府就会直接向合作社统计蔬菜的种植面积,建立蔬菜信息平台,相比于收集每一个农户的种植信息,省事又准确。及时掌握各类蔬菜的种植情况与数据,为来年的蔬菜种植提供参考,就能避免出现大家一窝蜂都去种植一个品种,导致市场供应量过多,出现菜贱伤农现象。建立蔬菜种植信息平台也是蔬菜合作社的一大优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检测 黄瓜 载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