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水灌冬田润人心


    本报记者 毛晓雅

    日前,记者走访了广西桂中、左江两大主要旱片,看到农民一边享受着“血脉”通畅后的丰收喜悦,一边加快建设步伐,扩大小农水惠及区域。多年来制约广西农业发展的水利瓶颈,终于被打开了一道突破口,有效灌溉面积仅占现有耕地三分之一的历史正被改写。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介绍说:“过去三年,在各级农水部门有力指挥下,全区冬春水利建设共完成投资202.48亿元,重点投入末级渠系连片和‘五小’水利建设。2011年的大会战,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渠道清淤9658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5万亩,形势非常喜人。”

     蔗区农民挖渠忙,挥手告别“望天田”

    崇左市江州区水利工地,蔗农李肖红在长长的挖渠队伍中,挥动着铁锹,忙得不亦乐乎。她告诉记者:“每天60元工钱,水利建好了,甘蔗还能增收,这么好的事儿谁不愿意?村里很多外出打工的都回来修水利了。”

    “水利做到家门前,丢下生意来种田”,吸引务工农民回乡的,是江州区2011年启动的3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江州区是全国蔗糖生产大县(区),人均蔗糖产量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素有“中国第一甜县(区)”的美誉。但由于冬春干旱频发,过去5年间,江州区的甘蔗产量减产上百万吨,蔗农收入严重受损。此外,由于地块小、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益低下。过去,全江州区年产50多亿根甘蔗,根根需经人工砍伐,一个榨季下来,让农民累得直不起腰。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江州区委书记邱明宏向记者讲解:“在政府引导下,农民与公司签订合同,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小块并大块,在田间设置精确灌溉系统,把肥料、农药溶入水里一起滴灌给甘蔗,实现水、肥、药三位一体化管理,提高了水肥药的利用率,做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另外,从种植到收割,将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2011年是项目实施第一年,由国家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重点示范县项目资金、地方政府出资、企业出资三方投入,建成6万亩试点,计划到2015年底全部建成30万亩。现在已经建好的滴灌蔗田初现成效,每亩比2010年至少增产2吨。

    蔗农周必强难掩心中喜悦:“土地流转后,光是租金每亩就能多收入200多元。公司雇佣我们要给工钱,甘蔗地间套种收益我们也有分成,另外还可以搞搞养殖、打打工,收入至少要翻番!”

    过去,江州区的蔗农是“提马灯、披雨衣、扛铁锹”的传统农民,以后就要成为“穿皮鞋、打领带、点鼠标”的现代农民。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不仅带来增产增收,更是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蔗农们将逐步摆脱对土地的依赖,从其他行业寻找更宽广的经济来源,过上亦工亦商亦农,亦城亦村的生活。

     灌区实现自动化,短信指挥水自流

    柳江县成团镇,流传着“桂中今冬无闲田”的说法。这里地处桂中旱片腹地,有着万亩连片的葡萄基地。为了改变冬季葡萄生产“丰雨年大增产,干旱年大减产”的局面,近年已建立起2269亩的滴灌灌溉区,其中试点自动灌区更是实现了灌溉自动化,通过发短信指挥浇水。村民们尝到了灌区葡萄丰产增收的甜头,正快马加鞭修水利,扩大滴灌田,摆脱“靠天收”的局面。

    “我们村从2005年以来开始种植双季葡萄,多年来,夏季葡萄雨水丰沛,但冬季却常遇干旱。过去,我们从村外的河里拉水灌溉,路远不讲,拉水量很有限,眼看着有些葡萄旱死。现在好了,水送到田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大幅提高。”柳江县鲁比葡萄协会会长张星敏告诉记者。

    张星敏在自动灌区现场演示了“短信指挥灌水”的全过程:只需将需水量短信发给指定号码,滴灌系统即开始自动运转,水量灌满自动停止。系统还会短信通知用户水卡中的剩余金额。张星敏说:“滴灌用水很节约,每亩一年用水才160方左右,真是省心省力又省钱。”

    先进的自动化滴灌设备,需上百万的资金投入。“这主要得益于中央财政小农水建设重点县项目支持。”柳江县县长覃建波说,“农民只需购买滴灌用的塑料管,每亩投入2000元可用3至5年,获益却大大增加。”引入滴灌后,葡萄双季产量由过去的每亩5000斤提高到5320斤,农民的每亩纯收益已经突破万元。覃建波表示,下一步要继续扩大灌区,做到水利投入一步到位、稳扎稳打,摆脱过去修了坏、坏了修的恶性循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滴灌 葡萄 甘蔗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