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茸
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把农业源污染物减排列入国家减排目标。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作用。
日前,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记者就相关内容专访了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
记者:请您谈一谈,“十一五”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取得了哪些进展?
张桃林:“十一五”以来,按照《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我部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制定与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为做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专门成立了农业部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发布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同时,成立了农业部重点流域农业面源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组织编制和修订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相关标准105项,其中已经颁布实施的标准有77项。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资金212亿元,发展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到目前为止,全国沼气用户达到4000万户,建成沼气工程7.2万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19万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达到2498个,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1亿亩以上,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580万吨。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高毒农药替代技术。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农业上使用。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12亿元,对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启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带动养殖场对包括粪污处理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在全国17个省(区、市)建成1200多处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开发出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生活垃圾、污水、人畜粪便处理工艺与配套设备。
三是农村生产生活节能成效显著。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发布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报废与禁用标准,专门下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机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发布了《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十项技术》,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进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筛选并推广渔船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开展水产节能减排技术示范。全国累计推广应用省柴节煤炉灶炕1.8亿户,形成年节约7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这些措施不仅有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普遍欢迎。
记者:“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是什么?
张桃林:“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在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关键环节,以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为工作重点,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手段,建立清洁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生活、生态一体推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资源化利用农村废弃物,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力争到2015年,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8%,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1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60%,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30%;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淘汰一批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节能减排型种植制度,减少高耗能低效率的种植环节;5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农村沼气用户达到5500万户,年产沼气216亿立方米,形成年开发34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旧农机和渔船,对乡镇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农村生产用能效率得到提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14/17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