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焦宏 何烨 文/图
相传秦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始有毛笔。今天湖笔之乡的制笔工,取杭嘉湖一带所产优质山羊毛,浙西天目山北麓灵峰山下的鸡竹毛,在宽大的水盆车间,整齐地摆放一排排木盆,笔工们一手拿角梳,一手攥着脱脂过的毛料在水盆中反复梳洗,一根一根分类组合,做成刀片状的刀头笔。待晾干后,这些半成品毛笔会自然散开,笔工们会一手握笔,一手拿修理工具,迎着光把没有锋颖的笔毛拣去。择笔是一件考验笔工耐力和细心的工作,笔工往往要侧身而坐,身朝南而面偏东,让毛毫在自然光线下清晰地呈现,笔工要保持身
体的平衡挺直,这样才能让笔头在操作时不会塌腰。这便是“笔中之冠”湖笔的制作过程。
湖州制笔,历史悠久,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庆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浙江湖州西倚天目山,北濒太湖,东连大运河,河网湖荡密布,四季分明,山水清远。这里的羊毫锋嫩质净,而这里的竹子节稀茎直,自然就成就了“毛颖之技甲天下”的传奇,而钟灵毓秀之地,也是孕育文人墨客的摇篮,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苏轼等曾客居湖州,更有曹不兴、释智永等书画才俊流连忘返,湖笔的挥洒写意、落纸如云与书画才俊的泼墨山水相得益彰,于是湖笔之名传天下。
建国后,郭沫若曾以“蓼滩碧浪流新韵,空谷幽兰送远香”形容湖笔之妙,在经历了几多沉浮之后,湖笔制作之技艺得以传承下来,成为湖州文化的灵魂。2010年湖州举行了首届十大制笔名师评比,来自湖州善琏的松柏笔厂的张小凤获此殊荣。张小凤,13岁起开始拜师学习制笔,数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善于创新,从单位的普通员工成长为制笔名师。现如今,她作为湖州制笔业的佼佼者,所制作的湖笔得到了书法家、书画爱好者的一致好评。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湖笔也走出了国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文精神的一部分,蜚声国际,让世界领略到了“灵秀柔韧”的中国之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01/17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