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守护生命 播撒希望


    本报记者 郭少雅

    急救、手术、X光诊断、通信、检验……短短几十分钟时间,一座由10余个功能方舱和新型医疗装备组成的野战医院拔地而起——这就是在汶川地震和玉树救援中屡建奇功的解放军第153医院(以下简称153医院)的野战方舱医院。

    玉树地震发生后,153医院在3小时内完成69台装备、217名医护保障人员的集结准备,马不停蹄赶向玉树灾区。在行至海拔4820米的巴颜喀拉山时,很多官兵出现了头胀、恶心、腹泻等严重的高原反应,他们挑战生理极限,边吸氧、边治疗、边前进,终于在震后53小时到达几千公里之外的灾区,成为抵达灾区最早、坚守时间最长的解放军野战医疗队伍。

    高海拔地区的第一例开颅手术、第一例断臂再植、第一例婴幼儿肛门再造……,153医院的官兵们用惊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术,创造了一项项医疗奇迹,被藏族人民亲切地叫做“主心骨”和“生命方舟”。

    在一次巡诊中,153医院的护士长郑喜灿发现了一名被砸伤右小腿的藏族女病人。病人的小腿已部分出现坏死,却死活不肯到医院就诊。郑喜灿耐心劝说,仔细解释,告诉她方舱医院是解放军的医院,一定会免费治好她的病。一个月后,这位接受治疗的病人已能下地活动,遇到前来巡诊的官兵们,她竖起大拇指高声喊着:“感谢金珠玛米(藏族:解放军)。”她的女儿给郑喜灿发来短信:“非常感谢你们治好我母亲的病,我们全家永远都不会忘记解放军!”

    结束救援任务离开玉树前,面对群众们打出的“亲人们一路顺风,待到家乡建好时,请再回来看看”的条幅,153医院同玉树自治州人民医院签订了5年帮扶协议。截至目前,他们已帮助培训玉树医护人员316人次,赠送药品、医疗设备150多万元。

    今年4月上旬,153医院再次安排妇科、骨科、麻醉科、小儿科等8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学专家组成医疗分队,携带各类防病治病宣传手册5000册,奔赴玉树灾区进行回访巡诊,帮助救治过的伤病员,为寺院喇嘛和孤儿院解决就医难问题,开展医疗教学、疑难病例会诊和双向学习指导活动,兑现了“济南军区野战方舱医院不仅仅应急救治伤员,而且要帮扶当地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水平”的诺言。

    扶贫济困,传播技术,是解放军153医院在扶贫工作中坚持的做法。重庆市城口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们提起153医院的官兵,总像是提到了自己的亲人。十年来,按照总后“军队百家医院支援西部帮扶百家贫困医院”要求,解放军153医院将重庆城口县人民医院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先后组织4批医疗队赴该医院进行帮扶帮带。

    在城口县,他们先后接诊病人2817人次,授课32个专题、联合开展手术200余台。接诊室中的一次次倾囊相授,手术台上的一场场并肩协作,城口县人民医院的医疗及护理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整体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从“九八”抗洪到抗击“非典”,从汶川地震到玉树救灾,从富饶的中原大地到贫瘠的西部山区,这支英雄的部队始终高扬着生命方舟的风帆,守护生命,播撒希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坏死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