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黄璟  本报记者  孙维福

    2003年以来的8年,在3600万浙江农民眼中,开始得可谓非比寻常,进行得堪称非同凡响。

    2003年以来的8年,在全国性农村公路建设战役中,浙江率先吹响的是“乡村康庄工程”号角,完美交出的是农村公路“建管养护城乡一体化”答卷。

    2003年以来的8年,浙江创造的是一个国内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建设里程最长的农村公路奇迹。

    浙江农村公路,由此“脱胎换骨”,从此掀开新篇。

    请看一组来自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的统计数据:8年间,浙江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29亿元,完成农村通村、联网公路建设8.3万公里;有16177个行政村新通了等级公路,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由2002年末的57.7%提高到99.5%;新增通村公路路面硬化行政村19751个,路面硬化率由48%提高到99.5%。目前,除规划下山脱贫村庄,全省具备建路条件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达等级公路。

    如今,走在联网城市、联网公交、联网村镇等级公路上的浙江农民,无不发出心底的赞叹,将“乡村康庄工程”称作“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力的第二次解放”,视为惠及全体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农村公路建设的“时势论”

    浙江,自古是江南鱼米之乡、工商发达之地,舟船车马川流不息。其整体交通畅达程度虽一直国内领先,但自身的城乡落差也长期突出存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浙江的城乡一体化要加快推进、民生质量要加快提升、基本现代化要率先实现,如何填平横亘城乡的交通鸿沟,已经成为这个经济发达省份的历史性担当。

    浙江省公路局统计数据显示,在2002年底,浙江还有11个乡镇未通等级公路,206个乡镇的通乡公路路面未硬化;全省41383个行政村中,仍有4939个未通公路;路基宽度小于4.5米的村级公路,还占全省通村公路里程的45.7%,村道路面硬化率仅为14.5%。

    交通部一位领导由此发出感慨:没想到富庶的浙江,还有这么多农民仍在走着泥泞路、砂石路。

    全面达小康,关键在农村。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问题也还很突出。交通作为城市化、工业化的桥梁和纽带,理应走在前面,开拓作为。

    民声起,政声应。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浙江既有条件、更有必要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要把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把农民增收的路子铺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把推进城镇化的路子通到家门口。

    农民群众的渴盼、统筹城乡的要求、决策者的远见、执行者的决绝……浙江农村公路,建设大幕终于整幅开启。

    民生为先的“政绩观”

    “投资140亿元,5年内完成5万公里通乡、通村公路路基和路面建设改造。到2005年,全省通乡公路全部实现等级化和路面硬化;到2007年,全省1373个乡镇38342个行政村的3600万农民基本能走上水泥路和柏油路。”

    2003年,浙江将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命名为“乡村康庄工程”。它与当时的高速公路网络工程、干线畅通工程、水运强省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和廉政保障工程一起,并称为浙江交通“六大工程”。

    浙江还同时提出,要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发展结合起来,路、站、车同步考虑,形成连接干线客运、覆盖全省各个行政村的农村客运网络。

    面对这项不容易看见政绩的大工程,新一届省交通厅领导班子在决策乡村康庄工程时,围绕着上还是不上,也曾有过一番激烈争论:

    一方直言不讳:用5年时间完成乡村康庄工程,相当于过去53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总量的5倍,何况道路等级还要大大提高,难度太大;工程涉及1.4万个村,一年至少投资10亿至20亿元,5年才能大见成效,远不如集中力量建几条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来得轻松。另外,工程大都集中在欠发达地区,包括质量、进度在内的工程管理如何保证?同时,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还在“等米下锅”,农村公路的140亿元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民增收 基础设施建设 平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