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佩
“以前的培训,很少有专门针对我们农村企业的,而现在,我们在这里不但能与专家对上话,还能与其他地方的同行交流经验,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基地培训形式真是好!”日前,在“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安徽省小岗村培训中心2011年首期培训班”上,来自福建省福清市的农村龙头企业代表林必玲对记者细数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的好处。
自2006年起,农业部在全国选择了北京韩村河、黑龙江兴十四村等11个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村作为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其中,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担了黑龙江兴十四村、河南刘庄、广西那生屯、新疆三道沟村和安徽小岗村等5个培训基地的培训组织管理工作。
建基地重质量,把制度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是农业部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基层组织负责人示范性培训的主要场所,几年来,中央农广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5个基地的建设,改善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的充实了阅览室、有的购置车辆方便学员接送,有的专门培训厨师为学员提供可口饭菜。
记者在安徽省小岗村培训基地看到,新建的7层培训大楼内不但开辟了专门的住宿区,还有餐饮区、娱乐休闲区。两幢3层的教学楼内,22间教室窗明几净,可同时容纳2200人上课,音响、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一应俱全。
中央农广校负责培训工作的冯剑告诉记者,原本在小岗村开展培训,只能借当地学校的教室上课,不方便。从去年起,由龙头企业投资了3亿元,新建了培训大楼,一下解决了学员们吃住学的所有问题。“小岗村是5个基地中条件最好的,新疆的三道沟村也已引进了民间投资,培训中心建设项目也正在进行中。”冯剑说。
“要真正做好培训工作,我们还要做好培训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王守聪说,与学历教育或实用技术培训相比,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从全国范围选调的学员受教育程度、语言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差异很大,这对培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央农广校建立了班主任带班制度,编制了培训指导手册,按照培训阶段进程,针对组织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操作规范。
“基地硬件条件好了,培训管理有制度可循了,培训开展起来自然就有条不紊了,基地的培训能力和质量也都能提高。”冯剑感慨道。
学知识学精神,以新农村建设典型为培训教材
记者在小岗村采访时,正值王守聪副校长为学员授课。偌大的教室座无虚席,学员们听得都很认真。林必玲课后拿着满满两页的笔记说:“培训课一点也不枯燥,不仅让我了解了上头的政策,还知道了怎样把公司办得更好。”安徽灵璧县大学生村官王贺认为:“培训让我了解了农村发展的趋势,受益匪浅。”
为更好地开展培训,中央农广校不但安排专家授课,还把基地带头人请上讲台,传授多年农村工作的实践经验。他们还针对不同的学员在教学上各有侧重,对村党支部书记重点开展执行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对村主任的培训侧重于发展农业生产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则侧重于合作社运营、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培训因材施教,内容丰富多样。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本身就是当地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将培训安排到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以新农村建设的现场为课堂,以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为教员,以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为教材,让学员学沈浩,学史来贺,获得知识和精神的双丰收,以更大动力带领农民致富。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先后诞生了“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和“勤奋敬业、艰苦奋斗、为民爱民、无私奉献、锐意改革、百折不挠”的沈浩精神,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与小岗村一样,11个培训基地都是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不但有宝贵经验,更有先进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我们到小岗来,不仅学农业知识、交流经验,还要学沈浩精神。”来自湖南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的种粮大户舒小云对记者表示。学员们走进这些培训基地,除了能收获知识,更能荡涤自己的精神世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16/17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