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新型科技服务激活一个产业


    □□本报记者胡立刚

    仲秋时节,浙江淳安千岛湖桑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内,成片的菌棒大棚在秋阳下熠熠生辉,在原材料集中处理中心,机器嗡嗡,一片忙碌。

    曾经对食用菌生产一无所知的方玉泉,如今不仅成了合作社负责人,还成了食用菌专家,而他的合作社,则从当年的栽培桑枝黑木耳15万棒,发展到年产菌棒150万棒。在经营模式上,除了实行菌棒统一供应、产品最低保护价统一回收的专业化分工合作,还升级为杭州市数一数二的菌棒原材料供应基地。

    真的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随着合作社大户们的快速发展,淳安食用菌产业也发生了巨变,2009年时只有4000多万元产值,到今年,产值将达到近亿元。

    方玉泉告诉记者:“淳安食用菌产业三年巨变,很多人都说靠我们这些合作社、大户,其实全靠杭州市农科院的全方位服务,靠科技特派员们事无巨细的现场指导。”

    一个地区的产业,靠市农科院的服务,这个说法,吸引了记者。

    食用菌产业是浙江省四大种植业之一,其出口创汇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而杭州的食用菌产业曾经在浙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9年,受到美国蘑菇罐头肠毒素事件的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2008年,杭州市食用菌产业产值仅为6524.4万元,而全省有10个县的产值超过1亿元。

    食用菌产业是山区农民的“致富宝”,必须振兴杭州食用菌产业!杭州发出了进军令。

    可是,多年“无人喝彩”的产业,人才几乎流失殆尽,2004年时,整个杭州市仅有市农科院和淳安县微生物研究所总共不到5个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全部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农民少之又少,种植大户、合作社更是凤毛麟角。

    杭州市农科院被推到了前台,而且,无路可退。

    怎么办?经过一系列的调研,杭州市农科院提出:必须改革传统的科技服务模式,创新服务组织、载体、手段、内容。

    首先,杭州市农科院创新服务组织,建立食用菌技术研发推广体系。针对技术专利归属、不同系统多头领导等问题,杭州市农科院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以农科院菌种站为核心,建立“隶属不变、经费自理、分工协作、成果共享”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组织。

    记者了解到,依靠这个服务组织,杭州市农科院继续被列入农业部“十二五”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杭州试验站,淳安、建德则纳入体系综合试验站示范县,其他区县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广泛参与。

    同时,在技术研发推广一体化格局下,到2013年,杭州市食用菌产业产值突破3亿元的总目标被广泛接受,区域品种布局、专业化分工生产模式等相继落实。

    其次,创新服务载体,建立杭州市珍稀食用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记者了解到,这是个集源头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培训服务、菌种生产供应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公益性、开放性的产业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珍稀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桑果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等新技术相继问世;原本“少人问津”的科技、管理等人员开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并有机会去国外参观交流;各类培训有了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协调菌种的生产供应,保质量的同时,保证产销平衡。

    同时,杭州市农科院还注重创新服务手段,有效衔接技术的提供和应用。千岛湖桑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从生产菌菇到生产菌棒,从生产菌棒到原材料集中处理中心,杭州市农科院投入的已不单单是专业技术服务,而是产业分工及发展模式的指导和服务。为桑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特派员袁卫东告诉记者:“合作社、企业有了明确的定位和分工,自然会承担起下游的技术培训推广等任务,从而提高推广效率和覆盖面,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价值不只是专业层面的,而要看能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此外,杭州市农科院还拓展服务内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009年,杭州市农科院开始建设国家级“浙江省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收藏食用菌种质资源300多份,保藏菌株500余个,筛选出秀珍菇“杭秀1号”等10多个适合杭州地区的新菌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菌 品种 载体 科技特派员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