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可开展农业利用潜力的滨海盐碱荒地和盐碱障碍耕地面积近2000万亩,但是土壤盐碱化危害重,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滩涂盐碱区粮食单产仅为中高产地的25%~40%。滨海盐碱区尽管降雨量相对丰沛,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季节和年度间差异大,水资源调蓄空间小,再加上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旱季返盐强烈,因灌溉水资源短缺或灌溉不及时导致作物大幅减产欠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针对上述现实问题研发了多项能够快速洗盐、增强淋盐、高效控盐的滨海盐碱地水盐调控关键技术,并集成构建了滨海盐碱地耕层高效控盐的水盐调控综合技术模式。
该技术模式内容主要包括播前深耕、改良制剂应用、底墒水洗盐、垄作覆膜穴播。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1.耕作管理高效控盐技术,采用深耕方式可打破耕层毛细管,减少毛管水上升,腾出土壤库容,减缓盐分上行。2.底墒水灌溉洗盐技术,滨海地区底墒水灌溉洗盐水分利用效率更高,可在作物耐盐指数较低的苗期营造人为“淡土”环境,提高作物出苗率,促进作物齐苗。3.改良制剂应用增强淋盐技术,施用石膏或酸性磷石膏,结合灌溉可代换并淋洗可溶性盐分离子,提高淋盐效率。4.垄作覆膜穴播技术,高垄垄作可提升灌排效率,覆膜穴播可降低棵间蒸发量,兼具控盐、保墒和增温的多重效果。该技术模式适用于中、重度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
此项技术在玉米、小麦、大麦、菊芋、油葵、籽粒苋等大田旱作作物与经济植物上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盐碱地耕层高效控盐的水盐调控综合技术模式后,0~20厘米、20~40厘米土壤脱盐率较对照提高47.9%和39.4%,作物出苗率较对照和秸秆覆盖分别提高62.1%和36.7%,作物平均增产率达43.2%,为滨海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在江苏滨海的盐城市得到海涂围垦区与复垦区种植户的接受与应用,为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贡献。该技术成果和相关关键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杨劲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26/17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