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锐
深秋时节的吉林大地已是一片萧瑟的景象。10月17日,在阵阵秋风中,记者来到了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张平一脸轻松地说:“今年公司销售的玉米种子达100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达2亿多元。更为可喜的是,销售净利润的85%来自公司自主研发的15个玉米品种。”
平安种业,一家历经10年从经营种子的门脸店发展到现在东北地区销售量处于前列的种业企业,靠的是什么?张平用了两个字概括:创新。2002年,在平安种业成立的第二年,公司就成立了平安农科院,吸引高端人才参与育种研发工作。如今,平安农科院拥有研究员11个,博士生4个,大本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到三分之二,育种种类覆盖水稻、玉米、杂粮、蓖麻等多种农作物。张平介绍,公司从育种规模来说,每年组培杂交组合10万~12万份,200亩以上规模的测试点42个,涵盖了全国玉米主产区。在育种手段及技术应用上,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靶基因技术,引用全面自动化软件系统,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手段。
“我们在增强自身科技创新实力的基础上,采用‘合纵连横’的策略,与通辽农科院、甘肃武威农科院、八一农大作物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合,增强资源整合力度。”张平说,科研院所有资金、人才等优势,公司有商业化运作的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挖掘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潜力。
经过近10年的科研创新,公司正处于新品种集中产出期。以玉米为例: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品种达15个,其中平安54、平安188、平安31和平安134四大品种种植面积最大,每年每个品种的籽种销售量都在150万公斤以上。张平介绍,在黑龙江省的适应种植区域,平安54呈现产量高,抗逆性好,抗旱性更突出的优点,与同区域种植的玉米品种吉单27相比,产量约高6%~8%。平安188的成熟期比先玉335早7天,产量持平,抗倒伏能力强。而平安134产量比先玉335高,成熟期比先玉335晚。目前,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品种多达30多个,种子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区。
“公司每年销售纯利润的近一半都投入到育种科研上,但仍然满足不了新品种的开发和繁育,这也是公司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张平无奈地说。以前,国家投入到企业育繁推一体化的项目资金少,而且种子研究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只靠企业的部分收入进行自主研发的实力与国外种业巨头竞争,在时间上、效果上差距太大。张平认为,振兴民族种业,要推进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进程,国家应将资金投入到具有科研实力的企业中,实行商业化育种的发展战略,力争短时间内研发出新的、好的农作物品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24/17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