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克 刘久锋
贵州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何实现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与生态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贵州省扶贫部门在部分县市实施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开创了扶贫开发与石漠化治理的又一条新途径,让山区农民鼓起了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独特的气候土壤品种,成为大发展的基础
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介绍,贵州山区天然隔离条件好,果树病虫害较少且易于防治,农业生产污染少,工业“三废”排放较低,具有大范围、大规模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的优势;由于历史上长期采用实生繁殖的结果,形成了庞大的变异群体,这些都为贵州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同时,作为山区省份的贵州,全省有陡坡耕地973万亩,有石漠化耕地1777万亩,也为优质核桃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载体。
去年10月,在有着“中国核桃之乡”之称的赫章县的一次核桃拍卖会上,1斤核桃拍出了2400元的天价,1个核桃,居然卖到60元。虽然2400元的价钱看上去有“天价”的味道,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赫章县在核桃产业发展上蕴藏着的无限商机。赫章核桃在全国性核桃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2007年入选“奥运推荐果品”,2009年又获“中国十大名优核桃”称号。
金秋时节,无论是行走乌蒙高原,还是行走在麻山深处,成熟了的核桃树随处可见,这些盛产期的核桃树每年每棵能带给老百姓户均增收2000到3000元之间,而种植核桃成本较低,投入与产出比十分可观。如果每户农民能够拥有十几棵这样的核桃,那就意味着户均可增收2至3万元,就意味着当地农民年均收入的一次巨大飞跃。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赫章大力发展核桃产业,贵州省扶贫开发办更是把优质核桃作为重大产业化开发项目,加大了扶持力度,仅在2009年到2010年间,就扶持核桃产业55万多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亿多元。
据了解,核桃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价格逐年走高。但是我国年人均消费核桃仅为0.23公斤,与英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1公斤相比,差距很大。由于人们对核桃高营养保健作用认识的提高,加上核桃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核桃的消费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核桃产业正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
粗放生产仍然制约核桃产业大发展
核桃作为经济林,属于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各地自行其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造成了生产方式粗放,种苗繁殖体系不健全,品种混杂,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投入不足,创新力度不够,抗灾能力不强等问题,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制造了一系列的瓶颈。
为了彻底解决这些瓶颈问题,贵州省日前下发了《2011年-2015年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核桃产业发展要按照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企业引领、区域突破、全面推进,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实现核桃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协调发展。
“按照规划的要求,今后的五年,贵州省将重点围绕建设范围、规模和区域布局,做好核桃生态区划、基地建设,品种、加工、市场体系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技术路线的制定和实施,选育、推广优良品种,确保高标准建园,实行规范化管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产品深加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水平,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确保核桃产业安全,有效解决核桃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采访中,叶韬给出了解决瓶颈的有效方法。
核桃产业正逐步成为山区农民“绿色银行”
近日,记者在贵州核桃主产区的一些乡镇采访时,核桃获得了丰收的广大农民抑制不住笑容,“养儿防老,不如栽树防老”。赫章县财神镇有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该镇目前核桃面积达3万亩,已挂果5200亩,年产核桃60万公斤,经济效益3300多万元,年收入上万元的就有近60户,一棵棵核桃树的种下,居然成了今天满山的“绿色银行”。财神镇财神村党支部书记蔡国祥介绍,财神村专靠核桃收入,每年达6000元的农户不少于100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22/17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