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根植于乡土的光泽三角戏


    图为光泽三角戏演出时的场景。

    □□ 王建成文/图

    “没有皇帝没有官,农民越看越心宽。”在闽北光泽县乡村,数百年来流行着一种传统的地方小戏——三角戏,以其贴近生活,内容朴实,诙谐有趣,一直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光泽三角戏,是清中叶脱胎于江西采茶戏等的一种地方小戏,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据有关资料和民间传说,与戏剧祖师田公元帅有直接的关系。田公元帅,名叫雷海青,是唐朝宫廷著名的乐师。唐玄宗时,安禄山造反攻入长安,在宫中大摆筵席,要他演奏庆贺。但他威武不屈,将手中的乐器砸向叛贼,最后被杀害。后唐玄宗回宫,感其忠贞不屈,遂封他为“天下梨园总管”。此后民间艺人开始尊他为戏祖。传说他死后升天,被封为天上平寇元帅。一次唐军追叛军时显灵,旗帜上的雷字被云气所遮,只露田字,因此人们称他为田公元帅。光泽民间说他早年入宫时就以演戏名满天下,一次途经闽赣边境一个小村庄时,看到一家后院有一对青年男女在学演戏,虽然一招一式幼稚可笑,但他认为这二位年轻人很有学戏的天赋,于是就上前点拨。田公元帅自己扮生,女的扮旦,男的扮丑,以当地采茶戏的曲调教了他们一个小戏就走了,这小戏就成了今天三角戏的雏形。后来这对男女专演这戏,到光泽等地演出,于是流传开来。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光泽三角戏日臻完善成熟。因角色通常只是生旦丑或小生、花旦、青衣、花脸等三四个角色,有时加上串角七人。再加上出台戏路走向呈三角形,所以叫三角戏。又因常常是两个角色互相对话对唱,所以又称对子戏。表演大都是家中事,场地也可在家的中堂和庭院,所以又叫家庭戏。表演程式做、念、唱、打都有,对话直白是用江西方言,唱词用普通话和光泽本地方言,朴实亲切,活泼自由。音乐唱腔上以采茶调和民间小调、山歌曲调为主,有通用曲牌和单用曲牌。曲调优美动听,乡土气息浓郁。表现节奏上有紧板、快板、慢板、哭板、悲板,有的戏每段唱词最后都重复一句。乐器中有锣、鼓、钹、笛子、唢呐、二胡等,有一套锣鼓经,过去一人掌握,现在由多人操弄。道具服装简单,裙、衫、袄等,生角常手执扇,旦角手挥帕,丑角手拿烟杆,表演形神兼备,过去戏班演戏可挑担子四处演出。动作程式也有讲究,如亮相往往是过门鼓乐声起,角色从侧面上台走三角到左右回到正中。而女角是背台亮相,丑角走矮桩步。旋转、步跳、舞蹈,都有一定的规律。演出节目有170多个,分大戏小戏,大戏要演四五个小时,小戏演几十分钟到个把小时。内容大都是反映农民家庭日常生活,爱情婚姻、家人之间的小事,一般都是喜剧闹剧。情节感人,语言逗趣,让人发笑。主要是教育人多行善,扶弱助困,勤劳致富,忠贞爱情等,有劝世意义。角色中没有官,都是小人物,家中夫妻、兄弟姐妹、妯娌和小商贩、财主、员外等,都是农家的琐事,都与农民有关,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戏。

    光泽县从清代开始,三角戏在乡村就非常盛行。许多农民年轻时都学过三角戏,都会演三角戏,许多村都备有演出的衣箱。三角戏一度被达官贵人认为“低级下贱”“有伤风化”而遭禁演,不登大雅之堂,只在边远山村演出,所以长期形成了只在农村发展的环境空间。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光泽著名的三角戏班有“细红班”“连顺班”“学云班”“麒麟班”“七星班”等,名扬远近。涌现了罗雪官、傅山东、罗运芳等著名的三角戏艺人,其弟子遍布光泽邵武和江西一带,代代相传。由于节目内容贴近农民,反映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事情,且语言诙谐有趣,朴实夸张,反映农民的心声,所以很受农民欢迎。戏班每到一处,场场观众爆满。有句民谣:“男人看到三角班,锄头耙子丢到光;女人看到三角班,房门窗户忘了关。”描绘了乡间看三角戏的情景。著名的三角戏艺人罗运芳以演青衣见长,曾与全国著名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对戏,使三角戏名声大震。著名的三角戏艺人罗雪官以演小生小丑见长,组建自家的“七星班”到处演三角戏,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应邀到邵武参加邵光剧团组建,任三角戏师傅,口述100多个三角戏剧本,为丰富发展邵武三角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调和 重复 后代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