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苏宝瑞
近日,记者就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记者: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上世纪末,农业生产进入产需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后,开始大规模进行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由此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发展。请您谈谈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哪些显著的成效?
张天佐:首先是总量持续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万亿元,比“十五”末增长约1.5倍,年均增幅20%以上,超过“十一五”规划年均12%的预期。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达2500多万人,比“十五”末增加了400万人;吸纳农村劳动力1500万人以上,农民直接增收2800亿元。其次是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由“十五”末的1.1∶1提高到1.6∶1左右,食品工业比重从“十五”末的40%提高到47%。第三是产业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了东北和长江流域水稻加工、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东北玉米和大豆加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加工、中原地区牛羊肉加工、西北和环渤海地区苹果加工、沿海优质水产品加工等产业聚集区。第四是专用原料基地日益扩大。按照公司加农户、龙头带基地等多种形式,建设了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辐射带动1亿多农户。同时,依托我国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初步构建起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记者:您在论坛上说,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总体有利的环境。它有哪些主要表现?
张天佐:自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仍未烟消云散,但全球经济正在回暖,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一是消费拉动。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迅速上升的阶段,这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二是政策推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实施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三是现代农业带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日益紧密,为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新科技驱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发酵工程、酶工程、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与装备和一些新材料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些新技术为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记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面对国内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我们还有哪些问题亟须正视并加以解决?
张天佐: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我认为它存在着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的两大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从产业内部看,一是大而不强。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约是农业产值的3~4倍,而我国仅为1.7倍;总体上约80%左右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仍处于20世纪末的世界平均水平。二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呈现“大群体、小规模”特征,规模以下企业数量约占76%,而且各行业内部同质化问题普遍存在。三是产业链不健全。四是资源利用不充分。
第二类问题,从外部发展环境看,首先是信贷、土地、技术、人才、原材料等各方面的生产要素制约日益突出,融资难、用地难、技术瓶颈、人才不足、专用原料缺乏等问题广泛存在。其次是生产成本快速增加,人民币升值,原料、能源和劳动用工价格持续上涨,通胀预期等因素,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三是节能减排的压力大。四是国际竞争加剧。
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道路上的这一系列挑战,有待于通过政府的扶持引导和企业的创新转型,予以及时有力的应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13/17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