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郑惊鸿
近年来,陕西红枣第一大县佳县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授予其红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契机,着力发展红枣产业,并以科技为支撑全力实施红枣提质增效工程,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枣业的生产和发展,使千年油枣产业成为农民增收果。榆林市委常委、佳县县委书记钱劳动告诉记者,目前佳县有红枣72万亩,去年全县红枣产量1.6亿公斤,产值高达6亿元,占全县GDP的三分之一,农民人均红枣收入2700多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枣业已成为佳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佳县是中国红枣起源地,据记载佳县从北魏起就栽植枣树,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其境内朱家洼镇泥河沟村仍保存着1400多年的古枣树群。10月8日记者走进泥河沟村千年枣园,只见300多棵古枣树依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捡起枣树王下一颗落下的枣,个头虽小,但似乎更脆,也更有滋味。听着记者的赞赏,53岁的武玉明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千年枣树的历史、传说,以及枣树发展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我种了10来亩枣树,每年打一万来斤,最少也有2万元的收入。村里不少人家红枣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个别大户超过20万元。这几年村中许多人因为种枣卖枣,盖起了窑洞庄园。”
近年来,佳县还把种植有机红枣作为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的突破口,在2005年率先在全国取得有机红枣认证、2006年通过了日本JAS有机认证之后,在全县适宜区大力培训、推广有机栽培技术,使得有机红枣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已有7万亩,居全国第一。在武家峁崖畔村有机示范基地,站在张虎则高高枣园,万亩有机示范基地尽收眼底。张虎则夫妇种着40亩品种统一的长枣,何以如此单一?有着30年种植经验的张虎则说,统一品种便于统一的技术管理,也可以因此减少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品种统一、品质相同、卖相差异不大而能卖出高价,去年纯利8万元左右,轻轻松松地供两个儿子上大学,今年估产更高,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为使“十二五”期间百万亩的红枣基地建设成为农民稳定的“摇钱树”,10月9日佳县特意把国内农业文化、民俗、林业等方面的专家请到佳县考察、研讨,让各路专家为佳县的红枣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提升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片千年枣树群,是世界级的农业文化遗产,完好保护刻不容缓。没有文化的产业就没有未来,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的话说,吃饱、吃好、吃得健康、吃文化,是饮食文化四个不同层级。专家建议充分挖掘独有的优势资源,全方位、系统地规划、保护、扶持、发展,做足科技、文化大文章,并集成新兴科技、现代营销等手段拉长产业链,形成文化品牌,提升价值链,真正让拥有者和保护者受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12/17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