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天长:新能源带给农民新生活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几年前,这些时尚的字眼对于安徽省天长市的农民来说,还是一组陌生的词语。如今,建户用沼气池、装太阳能路灯、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这些新鲜词儿已悄然走近农民的寻常生活中,新能源给他们带来了新生活。

    沼气:农村致富新能源

    日前,笔者来到冶山镇陆山村农民李玉楼家的厨房里,白色墙壁上的沼气净化调压器将来自户用沼气池的出气管和沼气灶连接起来,转动灶具开关,蓝莹莹的火苗跳跃而出。主人笑容满面地说:“现在我们煮饭、炒菜、烧开水,全用上了沼气,既方便又卫生。沼液、沼渣可是宝呢,施到菜园里,比化肥强得多。使用沼气既干净又省钱,比烧煤炭和柴火强多了。”

    该镇张巷村正在用沼气做饭的张翠兰告诉笔者,她家是天长市2003年第一批农村沼气惠农项目建设户。自建户用沼气池以来,每年沼气可用10个月,烧一壶开水只需要用10分钟时间,减少了污染、改善了环境。据关塘社区居民厉作著介绍,全社区有531户农家,目前已有455户用上了沼气。

    猪圈,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极不卫生的。然而,万寿镇叉河村农民瞿庆田的农家院落几乎一尘不染,猪圈用水泥砌成,十分干净,地上没有一点污迹,也没有往常又脏又臭的粪池。“我们这是沼气猪圈。”瞿庆田说,“在水泥地的下面,是一个10平方米的户用沼气池,猪的粪便都给冲到池子里充当沼气原料了。”据村主任李金山介绍,3年前,天长市推行“一池三改”工程,村里近百家农户建起了户用沼气池。猪粪冲进地下沼气池里,不但没有了气味和蚊蝇,而且,猪的粪便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供一家人做饭、照明、烧热水用,沼气的残渣还可以肥田,一点也不浪费。农村推行“一池三改”工程,真是一举多得的新创举。

    笔者从天长市能源办了解到,该市农村沼气惠民工程从2003年开始推广建设,目前,全市14个镇、1个街道已建设户用沼气池6340个,涉及121个村、62个社区。预计到2011年年底,全市户用沼气池将达到7800个。太阳能:农村生活新时尚

    笔者在铜城镇看到,一座座整洁的新农居赏心悦目,一排排高耸的路灯夺人眼球。“农民新村安装太阳能路灯后,不仅夜里出行看清了道路,而且心情也越发敞亮了。”余庄村村民李春生感受最深。今年,铜城镇政府投资50万元,在余庄村及铜南社区等4个单位推广亮化工程建设,在进村主干道和农民集中区道路两旁安装太阳能路灯108盏,村民彻底告别了摸黑走路的历史。

    金集镇是有名的灯具之乡,早在几年前许多灯具企业就在研发各种形状的太阳能路灯。企业将太阳能路灯新产品低价优先出售给附近乡村,仅金集镇的9个村、2个社区的1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就安装了500多盏太阳能路灯。该镇还有370多户农民向企业购买了美观别致的小型太阳能灯具,安装在农家庭院内外,到了晚间家家户户亮堂堂的,既起到夜间照明作用又节约了能源。截至目前,天长市15个镇、街道已建成太阳能路灯3650盏。

    在杨村镇龙集社区,绝大多数农民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洗澡不方便是咱农民最犯难的事儿。如今,咱庄户人有了这环保、节能的太阳能热水器,劳作一天回来开关一拧,洗个热水澡,真是太方便了。”日前,房顶上刚刚安装上太阳能热水器的金集镇谕兴社区农民张大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太阳能不用电,经济实用,这可是咱农家的宝啊!”像太阳能这样绿色环保节能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成为农家节能的“新宠”。

    电动车:农村家用新设备

    在全国闻名的电子之乡秦栏镇农民科技工业园采访,笔者被一家家企业院内露天停车场内停放有序的电动车所吸引。在富华集团公司露天停车场内,就停放着近900辆清一色的电动车。笔者向管理人员了解到,该公司自实施节能减排、低碳文明办企业新战略以来,号召员工把节约每一度电、一粒煤、一滴水当成自觉行动,要求大家低碳生活从脚下做起,自觉购买电动车上下班,凡购买电动车者,公司补贴25%的购车费用。3年来,该公司就有1000名员工购买了电动车。据秦栏镇经济工作委员会同志介绍,该镇500多家企业的5.83万农民工来自附近乡镇农村,各企业在镇政府节能减排新政要求下,均实行了购买电动车奖补政策,95.5%的员工选择购买节能环保的电动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一池三改 农村沼气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