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我国将推进航天育种助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


    □□本报记者周铮

    记者日前在“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获悉,“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承担百颗卫星(飞船、探测器)的发射任务,继续通过加快空间航天育种技术发展,联合各方力量,更好地实现航天工程育种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加强我国现代化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航天工程育种是借助空间飞行器和地面模拟空间装置,利用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复杂电磁环境等多种因素对生物材料的诱变作用,使材料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再从中筛选出需要的变异材料,进行多代选育,最终获得优良新品种。与传统育种相比,其最大优势是变异几率高、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造出大批优质的种质资源。

    据了解,自1987年8月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利用第9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首次成功进行了农作物种子搭载实验以来,我国先后利用15颗返回式卫星和7艘神舟飞船,搭载了上千种作物种子、试管苗、生物菌种和材料,获得了大量产生变异的新性状品种。目前我国已拥有经过太空搭载的农作物共计9大类393个品系,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的新品种达到70多个。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明显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农产品质量,优化了农作物抗性,并为航天工程育种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年初,“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被纳入到“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分别出台政策,对现代农业尤其是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给予大力支持。

    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专家们就航天育种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航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代种业及相关政策探讨、空间诱变激励研究、航天工程育种技术领域的给予与挑战、建立空间搭载实验长效机制等论题展开了广泛地研讨与交流,为推进我国航天工程育种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作物种子 种子 种质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