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亩田”的绿色财富


    □□  吴艺

    浙江省湖州市中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用科学技术,把鳖、泥鳅养在水稻田里,获得水稻、鳖和泥鳅三丰收;鳖、鱼等养殖业的陈水经过外沟的生态河道净化后,再用来养鱼,每一滴水都得到了利用;通过建立合作社,对周边的养殖户进行免费技术指导并提供销售渠道,一群人跟着走上致富路。“中湖”的成功做法,引起了省内业界的关注。“中湖”2009年在吴兴区织里镇沈溇村投入1200万元,建立了生态养殖园区,目前已发展至1080亩,在收获绿色财富的同时,示范效应越来越明显。

    混合养殖

    一块地结出多样硕果

    据“中湖”掌门人沈永成介绍,混养技术是在浙江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开始的,园区总共拿出350亩试验田来推广此项技术。按照一亩一年来计算经济效益:可收获水稻500公斤,市场价格1200元;泥鳅750公斤,市场价格3万元;鳖的经济效益要等3年以后。这样算下来,每亩的总效益是3.12万元。

    “你想想,有哪块单纯种植水稻的田有如此高的效益?只有混养技术。”“中湖”副总经理蒋洪强说。不仅如此,这种混养还被用到了鳖虾混养上。鳖塘中套养河虾,用虾来消耗养鳖废弃物和水中微生物,达到净化水体目的,同时提高了养殖产品的品质。“户外生态养鳖生产周期长,少则3年、多则5年,养殖过程中是不产生经济效益的,混养河虾,每年可通过捕捞河虾上市增加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据园区初步测算,每亩水面年可增效至少2000元以上。

    外沟净化一方碧水永续滋润

    在“中湖”园区里,除了350亩的混养试验田外,还有龟鳖水池养殖区、淡水鱼养殖区等。龟鳖品种有中华鳖、日本鳖、台湾鳖、大鳄鱼龟等品种,全部采用露天全生态养殖模式,年产龟鳖20万只。

    众所周知,龟鳖等养殖的后续如果处理不好,比如对排泄物的处理不彻底,会对环境造成压力。“我们整个园区都遵循生态学的理念,完全能做到循环发展,每一滴水都得到永续利用。”沈永成说。

    实现永续利用和一条不起眼的河沟密不可分。在园区的外围,有一条长满水葫芦的河沟,这是园区投入100多万元建成的。它就像园区的水净化器,以现代养殖技术融合生态元素,建立了水生植物、鱼、螺蛳等水生动物组成的水体净化系统,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在生态河沟边观察,水质比较干净,可见水下深度30厘米左右,不时有野生的鲢鱼苗来回游弋。“适当的水葫芦可以把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一一吸纳。它是理想的水质净化者。”浙江大学教授、园区结对专家徐海圣说。

    龟鳖、鱼等水池的养殖废水排进生态河沟,通过生物净化,再通过机埠把净化后的水抽进水池养鱼,园区内根本不会浪费一滴水。

    对于花钱建立外沟净化系统,沈永成有自己的想法。他说,出生在太湖边,清澈的湖水滋养着自己长大,所以对太湖的感情很深。“我们不能让一滴废水流进太湖,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良知!”

    合作经营

    一群人跟着致富

    蒋建中是沈溇村的水产养殖大户,有300亩的养殖面积,为了规避风险,必须要寻求依靠。自从2009年成为湖州织里湖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后,他就找到了依靠。在平时的管理中,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只要一个电话,合作社就会派技术人员上门服务。销售也不用发愁,他的龟鳖和螃蟹都是合作社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蒋建中明白,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鲜活生物饲料的使用,严格的水质控制,对鱼鳖健康养殖十分重要。

    “中湖”除了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来带动村民致富外,还吸收村民到园区工作,并传授技术。据沈永成介绍,现在园区里用工人数有15人,其中一半是本地村民。常年工有五六人,月工资都在1500元到1800元之间,短工人数更多,日工资小工50元、大工80元。

    沈溇村村委会主任卢火根说:“沈永成把‘中湖’养殖基地设在沈溇村后,不单是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出路问题,重要的是转变了当地村民传统观念,打破了现代农业发展土地瓶颈制约,推进了当地土地流转。”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经济效益 水葫芦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