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杨跃萍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杨善洲从1953年担任区委副书记起,先后担任过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1977年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直至1988年退休。他很少呆在机关,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他下乡,总像一个三人战斗小组,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其他随员一个不要。上路,直奔田头。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
他担任地县领导干部30多年,工资不低,可直到退休也没有能力为在农村的家盖一所像样的房子,他家的房子曾经是全村最差的。他的钱大多“散”到了困难群众那儿,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己兜里往外掏。有人劝他不必这样做,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老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
1988年3月杨善洲退休后,婉拒上级安排他到省城安享晚年的厚意,走进施甸县大亮山,与15名职工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为了节约造林资金,杨善洲到集贸市场捡果核,常背个粪箕到村寨路上捡骡马粪猪粪,给树苗做底肥。
22个寒暑过去,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大亮山林场人工林面积达5.6万亩,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2009年,82岁的杨善洲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施甸县政府决定奖励杨善洲10万元,被他当场谢绝。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保山市委市政府奖励的20万元,捐出16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仅余4万元留给他一生愧疚的老伴。
老人去世后,人们把“大亮山林场”改名为“善洲林场”,永远怀念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17/17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