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强小林一家的青稞缘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春拉李鹏

    今年53岁的强小林,是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被誉为“青稞种植领域的‘袁隆平’”。他和妻子周珠杨是西北农学院农学系的同班同学。1983年,他俩大学毕业主动申请援藏,两人在西藏结婚后,从此把家安在了青藏高原,并与青稞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5年以前,西藏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仅有30%,第一大作物青稞的良种使用率不足22%。为了青稞育种,强小林常年在乡下搞试验。1985年,他参与培育鉴定的春青稞良种“藏青320”通过审定,并开始在西藏全面推广,此后青稞亩产从150公斤提高到近300公斤。

    就从那时起,强小林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这种在内地并不难治的病,由于当时西藏医疗条件差,一拖就是十几年。他病情最严重时,体重不足40公斤,经常晕倒。近30年来,强小林放弃了数次很好的内调机会。他说:“我对内调也动过心,但不舍得放弃青稞研究,当时如果我走了,就没有人接着做。”

    长期的高原生活也在周珠杨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有一次,她胳膊骨折,当时所里唯一的助手休产假,周珠杨只得带伤工作,结果接好的骨头发生错位只得手术,现在手腕上还留有一道长长的伤疤。

    艰苦付出终得收获。以“藏青25”为代表的专项育种成果,就是强小林在自家开荒的地里培育出来的。从1987年开始,他和周珠杨在自家院里种植杂交青稞,经过3年试验,选育的第三代才种到农科院的试验田里,这就是“藏青25”的起源。

    2004年强小林研究发现“藏青25”中的β-葡聚糖含量高达8.62%,是目前世界上该成分含量最高的麦类作物。β-葡聚糖被生物医学界公认为具有清肠、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四大生理作用,这个发现从此为青稞产业开拓出一片新的宽广天地。

    2008年,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单位又首次从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获得成功,进一步填补了国内青稞产业化开发的空白。过去青稞只能加工成糌粑或酿成青稞酒,广大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现在不起眼的粮食作物兼具了经济作物的巨大价值,农产品附加值得到极大提升。

    强小林和周珠杨,这对藏区农业战线上的科研伴侣,有着和青稞一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把根深植于青藏高原,绽放出生命的璀璨光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青稞 麦类 发展中心 经济作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