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激励创新“双打”成效显著


    据统计,专项行动期间,各级农业部门出动执法人员56.7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36.3万家(次),整顿农资市场8.9万个(次),立案7106起,捣毁窝点266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08起,查获假劣种子、化肥、农药1610.8万公斤,货值2亿元,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7亿元;查处了侵犯品种权案件117起,涉案种子达200万公斤,案值3000余万元。各地普遍反映,这次专项行动既打雷、又下雨,有效遏制了农资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行为。

    专项行动期间,农业部在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基础上,制定了以玉米、水稻为重点的打击侵权假冒伪劣种子专项方案,组织全国农业部门,对种子经营许可证进行了全面清查,注销了947个企业的种子经营许可证,并责令2027个不合格企业整改;开展了种子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督,重点督查未经品种权人许可、发放授权品种生产许可证的情况,撤销、收回种子生产许可证470余个;对品种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退不再适宜种植的品种1569个;对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抽取种子样品3.8万份,发现了假冒侵权企业450余家,约谈警诫了其中的300多家企业,吊销了19家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近期启动立案执法程序50余起。开展了对生产侵权假冒种子集中区的整治。

    激励了育种创新。专项行动的开展,增强了品种选育者的信心,品种权申请量快速上升。数据显示,专项行动开展的9个月,农业植物品种权申请量为891件,较之前的9个月申请量增长了10%;颁证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也大幅增长,共173个。

    创新了打击侵权假冒新机制。各地普遍建立了农资打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案件协查机制;建立健全农资质量抽检档案和定期报送制度,增强了执法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成立种业知识产权联盟,重点开展维权援助工作,引导其成为打击侵权假冒的社会中坚力量。

    市场环境明显改善。据美国杜邦先锋种业进行的市场调查,中国目前市场假冒种子行为明显减少。农民对优良种子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现在出现了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许多种子经销商和农民主动找上门来要种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制假售假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