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敦煌:画师们的梦想圣地


    青年画师莫高为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前往敦煌,在穿越大漠的艰难中生命垂危,被偶然路过的女子月牙所救。不久,他们再次在敦煌相逢,萌生爱情,却遭到月牙之父大将军的反对。为了爱,月牙星夜出逃,与莫高在洞窟相会,大将军率军包围。在血与火的面前,月牙以生命的代价再次拯救了莫高。月牙走了,化成一泓清泉;莫高以泉润笔,在巨大的悲怆中完成了艺术的绝唱……

    这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凄婉爱情故事,出自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四幕舞剧——《大梦敦煌》。它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千百年创造历史为背景,写的是莫高与月牙的爱情故事,但实际上却反映了莫高窟历代画师们的心路历程,他们之于敦煌绘画艺术的奉献与贡献。

    无名画师绘就千年壁画

    历代王朝,敦煌都是西部的军事重地,是各民族争夺和厮杀的主战场,杀戮无数。然而作为与世无争的宗教胜地,莫高窟显得悠然自在,一些平民为躲避战祸,削发为僧或者束发为道。在马蹄践踏、尘烟横飞的年代,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终年委身阴暗潮湿的佛窟晨钟暮鼓,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敦煌壁画。

    敦煌莫高窟有735个洞窟,其中近500窟绘有巨幅壁画,总面积达45000多平方米,绘画时间长逾千年,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古代艺术画廊。但是,到底是谁绘就了它呢?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大梦敦煌》里的莫高吗?其实,莫高只是后人为艺术创作而想象出来的人物,只是敦煌数以万计的画师的一个缩影。

    在莫高窟,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除了极少数人,其他敦煌画师都选择了隐姓埋名。根据对壁画题记和敦煌文献的研究,大约只有公元10世纪左右的壁画画工有零星资料,而在4世纪到9世纪的壁画中,找不到关于作者的任何资料。浩繁的敦煌文献和大量壁画题记中,有关壁画作者的题记和文献记载,总共只有40多条,有名有姓的壁画作者仅有12人。画师们绘成了精美绝伦的壁画,关于自己的记载却几乎为零。他们作画,无意于为自己留名,想的只是把现世的美好生活记录下来,期待来生的幸福。他们把佛国的空灵与人间的真实巧妙地融为一体。

    延续敦煌绘画之梦

    有人曾提议,现代的画家和画师们还应当继续开凿莫高窟,将现代人的生活及其时代特征绘制于古老的石墙上。再过许多年之后,让后人在莫高窟看到我们的样貌和精神,思想和信仰……这个提议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都有相当的诱惑力,但实现起来却很难,几乎不可能。不过,当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就会敞开另一扇窗。依托于敦煌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机遇,目前在敦煌城南的杨家桥乡、风景秀丽的鸣沙山下,已出现了一个个“画家村”。

    画家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拥有同一个梦想——绘画。他们扎根于敦煌艺术土壤之中,沐浴着信息时代古今中外艺术的光芒,继而进行着现代佛教绘画创作以及大漠西域、丝路风情画的创作。相比那些无名画师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画家渐被世人知晓,如画家高山、王峰等前行者。这些当代“莫高”的作品,多次在日本、美国、加拿大和国内大城市展出,散发着新鲜气息的敦煌绘画创作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也越来越引起美术界关注。有人撰文指出:也许他们刚刚开始临摹壁画的时候,就想着有一天,在他们的手中能够实现前人所梦寐以求的开创敦煌绘画事业的新时代。

    走,去敦煌画画

    随着知名度的日渐提升,“画家村”产生了很大的磁场效应,吸引了大批艺术人才汇集于此,也逐渐成为名家名人采风和艺术创作基地,成为师生实习旅游、学者学术交流、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理想场所。“村”里先后成立了“菩提园画室”、“牛玉生画室”、“王亚玲艺术工作室”等独立画室和艺术工作室。

    “走,到敦煌画画去。”众多美术院校师生经常这样说。

    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买画或切磋技艺,部分家长还将自己的孩子送来学习绘画,更有一些“痴迷”敦煌壁画的画师长途跋涉来“画家村”求取“真经”。日本东京的三浦忠雄就是其中的一位。已经62岁的三浦忠雄不远万里从日本来到敦煌,并在敦煌“画家村”里住了下来,拜师学艺做“画工”,一门心思跟着画师高山等学习作画。三浦忠雄说,他此前已来过4次敦煌,丝绸之路来过6次。他觉得敦煌似乎就是他前世生活过的地方,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感情,如果有来世他会再次选择敦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高山 萌生 马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