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用真金白银支持沼气这项民生工程


    大别山区的安徽潜山县槎水镇方冲村是个养蚕专业村,每年要产生十几万斤蚕沙,自打该村建了100多口沼气池后,500多亩桑园全部用上了沼肥。“沼气工程给蚕农带来的好处很多,真是一项深受百姓欢迎的惠民工程。”该县槎水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桥松高兴地说。

    民生工程遭遇发展瓶颈

    安徽是全国发展农村沼气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该省农村能源办主任陈静宏坦言:“农村沼气发展到现在,硕果累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新问题,如地方配套资金没到位、农户自筹资金压力大、劳动力缺乏、原料短缺,都会影响沼气工程的推进。”

    资金短缺一直是沼气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据调查,由于沼气设施初期投资数额较大,而国家补助资金与日益高涨的成本差距扩大,沼气池的建设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据统计,目前建造一口户用沼气池的主体结构一般需要资金2600元左右,而这仅仅是沼气池建设的成本,不包括改厨、改厕、改猪圈的成本。据阜阳市农村能源办测算,按照现行价格,该地区“一池三改”所需要的费用已超过6000元。

    其次,农村大部分壮劳力普遍外出打工,家里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无法完成沼气建设的投劳工作。再者,随着村庄合并步伐加快,加上农村养殖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农户数量减少,发酵原料也出现了短缺。此外,一些地区由于缺乏经费,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也让沼气效益难以正常发挥。

    “真金白银

    ”助推惠民工程

    “两年建了22万口沼气池,沼气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这是过去所不敢想象的。”安徽省农委副主任周世其说,“安徽的农村沼气建设民生工程,能交上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财政都拿出了真金白银来支持这项民生工程。”

    据统计,2009年该省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近9.7万户,乡村沼气服务网点1910个,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67处;2010年共建农村户用沼气约12万户、乡村服务网点1081个、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22处。截至2010年底,全省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78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923处;合计乡村服务网点总数已达3428个。按照农业部设计的每个乡村服务网点覆盖300至500户的服务半径计算,最少可以为70.4万户沼气用户提供后续服务,最高可达117万户,一举实现了全省农村户用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全覆盖。

    实施民生工程,重在加大投入。该省在农村沼气建设方面,省、市、县三级财政都尽最大努力,安排了配套资金。该省规定:农村户用沼气,每户中央补助1200元,省财政补助640元,县(市)财政补助160元;每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中央补助15000元,省级补助4000元;大中型沼气工程省财政每处补助15万元。据统计,该省三级财政配套资金两年累计近3亿元。

    多措并举创新管理模式

    2009年岳西县新建沼气池3919口,建池户分布在全县21个乡镇的67个行政村。从项目审核到送材料下乡,从建立完善档案到下乡检查验收,繁重的工作量全部落在县能源办5名职工身上。白天,他们奔走在乡村送材料、指导建池、督查工程质量;晚上,他们坐在电脑前查资料、填报表、完善民生工程资料档案。

    “政府部门只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才能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才能让群众满意。”周世其说。

    随着沼气池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后续管理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现在建个沼气池不是难事,而要管好沼气池,让它长久发挥效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沼气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也取决于这一点。”陈静宏说。近年来,安徽各地顺应沼气发展需要,探索了多种管理与服务新模式,农民用沼气省事又顺心。

    地处皖南山区的黟县以“会员制”和“市场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沼气社会化有偿服务。“会员制”是依照协会章程,由沼气用户自愿申请加入协会,每年交纳50元会费,享受规定的免费服务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包年式服务。“市场制”是根据全县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按照合理、公开原则,实行市场定价,沼气用户按价购买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农村沼气 农村能源 蚕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