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旱区种粮心里越来越有底


    本报记者 买天

    6月中旬,记者来到甘肃天水市清水县永清镇马沟村,登上高处的梯田举目眺望,眼前平缓的川塬地上,连片成方的小麦长势喜人。记者采访时,当地小麦已经进入蜡熟期,距离收割还要等到7月初。

    “有点后悔覆膜小麦种少了”

    时值午后,艳阳高照,几位农民仍在麦田里劳作着。“老乡,今年小麦长势不错啊!”记者走近与农民们攀谈起来。“咱西北地区常年降雨少,露地种小麦,全靠天降雨,降水多了能多打点麦子,要是遇上严重旱情,不但减产甚至还要绝收。”农民王虎林说,如今小麦长得好,多亏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抗旱增产效果实实在在。在旱区种粮,咱心里真是越来越有底了。

    王虎林一边拨弄着麦子,一边对记者说,“看到旁边那一块麦子了吗?那就是按传统方法种的露地小麦。再跟咱用全膜覆土穴播种的小麦相比,差距可大着咧!”记者看到,覆膜小麦明显呈现出出苗整齐、分蘖增加、亩穗数增多、穗大粒沉的特征。“你看露地小麦,是不是有种‘发育不良’的感觉?”王虎林笑着说,“到7月初收获时,亩产超过900斤不成问题,而旁边的露地小麦,亩产也就四五百斤吧。真有点后悔今年覆膜小麦种少了呢!”

    在膜上覆土有什么好处?天水市农技推广站站长李来祥解释说,每年10月初开始播种冬小麦,播种、施肥、喷洒除草剂、覆盖地膜、打孔等同步完成。原先,在膜上打孔之后,未在膜上进行覆土镇压,容易造成出苗时麦苗与孔洞之间错位。后来在膜上覆一层薄土固定薄膜,使麦苗能“找准”位置出

    苗。“咱是示范户,得做给农民看”

    在马沟村,记者见到了农民王全保,他是村里的小麦种植示范户。“由于对一些种植新法心存疑虑,去年我家只种了1亩覆膜小麦,没想到收成那么好。今年村里选我作为示范户,种植覆膜小麦增加到4亩多,眼下长势非常好。”王全保说。

    记者跟随王全保来到他家的小麦地里,发现他家的小麦长势似乎要显得更出众些。看到记者有些不解的表情,王全保开始十分专业地讲起他的“种粮经”:我家的小麦在种植时采用了全膜覆土穴播技术,选择抗病性能优的小麦品种,播种时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播种时间我选在头年的10月5日-10日播种,比传统露地小麦推迟10-15天。而合理密植则显得十分重要,行距14-15cm,穴距12.5cm。

    “由于今年小麦条锈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都偏轻发生,可以预见届时小麦收成肯定不错。眼下,我正加强小麦生长后期的抗倒伏防治。”王全保说,明年我打算继续扩大覆膜小麦种植面积,因为咱是示范户,得做给农民看,希望通过我的示范,能带动更多农民走上增粮增收路。

    “感受到旱作农业的魅力”

    记者通过实地查看和与农民的交谈,真切感受到如今的旱作农业所带给农民的实惠和便利,感受到农民在科学种田、运用综合集成手段上,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很强的接受程度。

    马沟村支书李建林对记者说:“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覆膜小麦能显著发挥增温保墒作用,增强干旱时段土壤水分均衡供应能力,增加小麦抗旱抗寒能力,再结合选用抗旱、抗锈小麦品种,药剂拌种以及配方施肥等手段的运用,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就能够起到保产增收的作用,特别是在降雨量500毫米左右的地区能够达到创高产的目的。”这一说法马上得到了站在一旁的王虎林的赞同,“支书说的没错,正是通过这几年不断地试验、示范,我们农民才渐渐地感受到旱作农业的魅力!”

    记者从甘肃省农牧厅、省农技推广总站了解到,2011年,该省小麦播种面积达1300余万亩。去年秋播由于雨水较好,冬小麦播种时底墒较好,大部分地方苗齐苗壮,加之今年条锈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较轻,冻害来得迟、时间短,预计该省小麦总产量将稳中略增。

    “今年的收成不错,咱作为示范户,今后还得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听说,省里继玉米、小麦、马铃薯之后,油菜、大豆等作物栽培技术也将有新突破,这真令人期待啊!”王全保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施肥 出苗 条锈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