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15个现代农场15座生态城镇


15个现代农场15座生态城镇

  □□

  董文仁陈德刚

  初夏时节,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广袤的大地上生机勃勃:15座农垦新城拔地而起,15个农场的现代化大农业波澜壮阔,楼房鳞次栉比,别致壮观;建筑工地上彩旗招展,热闹繁忙;北大荒仙骊菜业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进京入沪;现代化大型农机耕作在希望的田野……更让人欣喜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2010年粮豆总产达到28.2亿斤,生产总值46亿元,人均收入达到11987元。

  结构调整让农户的腰包鼓起来

  地处黑龙江畔的红色边疆农场,按照北安管理局提出的建设百万亩玉米种植区的要求,依托黑龙江畔的小气候,2010年将玉米面积扩大到7.5万亩,占农场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在北纬49°的寒地沙土上创造出玉米单产625公斤、亩效益560元的佳绩。不仅如此,农场还在经杂作物上做文章,发展水飞蓟、西瓜和大棚葡萄等高效经济作物8500亩,平均亩效益达到1294元。结构调整惠及民生,种植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建设农场是北安管理局最南端的农场,被喻为“小江南”,也是农业部的标准化示范场,农业生产上敢于喊出“亩亩标准化,块块样板田”的口号。2010年,这个农场依托科学化决策、标准化作业、集约化经营和模式化栽培,灾年夺得农业大丰收,全场25.4万亩耕地,实现小麦亩产387公斤、大豆亩产219公斤、玉米亩产745公斤,平均亩效益408.86元的高产高效目标。农场三区一组的种植户李海江采用“12465”栽培模式和配套应用化控技术,秋后抱了一个“金娃娃”,在380亩耕地上夺得了玉米亩产848.6公斤的好收成,亩效益达到760.90元,仅玉米一项的纯收入就达28.9万元,成为北安管理局的玉米状元。

  城镇建设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走进农垦北安管理局的逊克农场,眼前的景象会让你误以为到了江南水乡。他们突出人文特色,着力打造滨水生态旅游名城,构建“东湖、西河、南园、北林”的城镇格局,旨在把农场打造成周边两市三县的后花园。这个农场的南湖公园占地18.6公顷,大小5个人工湖相映成趣,亭台楼阁、桥廊柱石、假山雕塑与草坪依湖而建,清新水韵为城镇增添了一丝灵气。占地8.4公顷的文化广场,十二生肖浮雕柱、诸子百家雕塑等景观处处彰显传统文化特色。位于场部北侧的百公顷森林公园,计划3年建成,内有乔木观赏园、灌木观赏园、观果园、木本花卉观赏园、草本花卉观赏园,为广大居民营造了惬意舒适的休闲环境。被喻为《老兵新传》故乡的新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农场——赵光农场,一年之间建成5个住宅小区、86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71%。长水河农场招商引资1亿元,按照欧式建筑风格,全力打造森林中的“荷兰城”。

  北安管理局按照总局党委提出的“打好城镇建设三年攻坚战”的战略部署,遵循“宜工、宜商、宜游、宜居”的城镇经营理念,把城镇建设定位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区域布局合理、建筑品位高雅、文化底蕴厚重”的北方绿色生态园林城镇上。他们以推进城镇化建设为目标,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重点,通过以拆促建、整体搬迁,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城镇转移。“保建楼指标就是保民生,因为抓城建的目的不仅是要解决‘住’的问题,而是要在建设过程中解决就业和路、水、医等公共设施难题,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管局局长许先珠这样说。2010年,这个管理局筹资17亿元,开工建设住宅楼1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整体搬迁居民组70个,拆除危旧房屋63.3万平方米,转移人口3.8万人,复垦耕地2.96万亩;城镇化率达到6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15座绿色生态农垦城宛如15颗璀璨的明珠,在小兴安岭南北两麓熠熠生辉。几代农垦人“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的梦想正逐步变为现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耕地 花卉 雕塑
上一篇 : 拼搏写华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