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拼搏写华章


    鲍广云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初夏的5月,淮河流域的安徽小麦主产区一派盎然生机。方邱湖农场第一管理区职工张树银,站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麦田里,思绪像麦浪一样随风起伏。今年虽遭遇了前期低温后期干旱的极端天气,但是依靠先进的现代农业条件的支持,他的小麦生长没有受到一点影响。590亩承包地几年来共向农场销售小麦95万公斤、优质水稻110万公斤,年收入达40万元。而他所在的方邱湖农场这几年也是连年盈利,2010年实现利润240万元。

    方邱湖职工增收、农场增效,是安徽农垦集团公司近年来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创新发展的一个印证。

    现代农业亮点频闪

    为了把传统产业打造成规模大、竞争力强、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安徽农垦按照区域布局和便于形成特色的原则,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在沿淮农场形成了28万亩小麦、水稻、大豆产业带,在沿江农场形成了20万亩棉花、水稻、油菜产业带,在皖南丘陵形成了5万亩的茶叶生产带,建设了13个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10万亩抗虫棉生产示范区、1万亩优质蔬菜生态示范区、1.6万亩优质酥梨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5个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场和无公害标准示范场、1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6个垦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场、11个国家级和省级万亩高产示范片。2010年农垦沿淮大部分农场跨过了小麦亩产500公斤、水稻600公斤、大豆180公斤大关,分别高出安徽全省平均水平165公斤、155公斤、45公斤,麦稻轮作地块全面实现了吨粮田,成为安徽区域农业发展的亮点。

    优势产业带的建设,提高了垦区农业区域化、优质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发展壮大了皖垦种业、雁湖面粉、华阳棉花、敬亭绿雪茶叶、翡翠酥梨、青草湖黄酒、倮倮米业和金迈米业等9大龙头企业,有的已在全省发挥领军作用。

    集团化经营百花齐放

    “十一五”期间,安徽农垦先后组建了种业、棉业、食品业、茶业、房地产业和酒店业6个专业公司,形成富有农垦特色的产业体系。其中,皖垦种业取得了全国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权,进入全国种子企业50强行列,目前常规小麦良种产销量已占安徽全省46%,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麦、稻、豆良种1.5亿公斤,供种面积1800万亩,社会效益4亿多元,带动了全省粮食产量的提高。

    皖垦棉业与华茂集团、银山棉麻实行战略合作,形成了种植、轧花、纺织、油脂加工一体化产业链。皖垦食品业形成了年加工小麦15万吨、挂面2.5万吨的生产能力,食品产业园已具雏形。皖垦茶业出口精制茶生产规模位居全省前列。通和房产获得丰厚的收益,形成了垦区新的经济增长极。酒店业通过输出管理,强化了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快速增长与发展,“黄山大厦”已成为酒店业的知名品牌。

    多元发展引领转型

    安徽农垦充分利用农场布局的自然特点,抓住所在市县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机遇,立足农垦,走出农垦,大力推进与地方合作共建,全面融入地方经济,先后与宣城、淮南、蚌埠、六安、宿州、铜陵等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合作共赢的局面正在形成。其中,农垦与宣城市合作的敬亭山山南开发,形成了“项目开发模式”;与淮南市共同建立的淮南农场综合改革试验区不断推进,形成了“整体开发模式”;与蚌埠市共同成立的蚌埠龙亢农场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不断深化,形成了“改革创新模式”;与郎溪县、寿县的合作开发形成了“共建园区模式”;与铜陵市合作的铜陵江北普济圩现代农业开发园也即将启动。农垦12个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内的农场,都正在以现有工业园区及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政策,承接产业转移,农垦开拓转型、创新发展的道路正越走越宽广。

    职工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安徽农垦抓住国家长江和淮河治理项目“移民建镇”、“移民迁建”机遇,先后斥资7.8亿元全面建设农场中心镇,打造出了“花园系列”职工住宅新区10多个,新增住房面积87万平方米,使沿江近湖的近1.2万户职工、3.6万人迁居入镇,垦区城镇化率达60%以上,比“十五”末提高51.8%。垦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6.3万职工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5.7万人参加了各类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职工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场容场貌得到改善,垦区社会稳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水稻 试验区 大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