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那一份温暖的同窗情


    刘芸

    岁月如歌,时光流逝。转眼间,昔日的少年告别校园走进了社会,大家从爸爸妈妈的孩子,一个个陆续变成了孩子的爸爸妈妈。但是,无论身份如何改变,角色如何改变,大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新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除了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还会发觉:让我们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那段曾经的同窗之情。

    徐方(大学教师,黑龙江大庆):

    我毕业的那年是1986年,毕业后就从北京回到了大庆。时间过得很快,一晃20多年过去了,这些年走过来,我感觉最让人难忘的还就是大学期间的同学情谊。

    现在我们一个个步入中年后,这几年大家的联系也就密切了起来。前面讲的这几个故事,真得非常让人感动,因为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同学中也曾发生过。

    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我一直很羡慕那种有很多同学的人,当他们中的一人遇到困难时,有一个群体会在背后伸出援助之手。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斗争,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李雨石(退伍军人,37岁):

    这几个事例让我想到了我和战友间的情谊。

    去年7月中旬,我父亲生了重病,到北京求医。首都那么大,我根本不知道该去哪家医院。我的一个转业分到北京的战友得知此事后,前前后后帮我联系,搭时间、搭钱进去不说,还把自己累得够呛。后来我父亲的病经过治疗得到了控制。所以我想说,同学情、战友情都是经过岁月累积的情感,他在人的心里会升华。因为,一生中只有那么几个人,会在自己的那段青春岁月里,陪伴自己走过人生的一段旅程,这里面蕴含着很深的情感,能随着岁月的沉淀,越发散出光芒!

    信任、真诚——越来越珍贵的品质。十五年,只为一个承诺。我佩服!这不仅仅是同学情谊,更凸显出人间真情的高尚。  ——网友锅边糊

    也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拾起信心,每一个人的冷漠少一点,刻薄少一点,多一点爱心,多一份真诚,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异常温暖。

    ——网友蒙娜丽莎

    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奉献带给人满足的喜悦和希望。

    ——网友刘岩

    流着泪看完,回想我们20年前的同学情,我们也曾这么做过,被人感动过,也曾被人鄙夷过,现在居然还有不少有情有血有肉的人这么延续,倍感欣慰!说明社会没有完全被麻木。        ——网友kingencn

    ●四平市中心医院影像放射科医生徐刚,在高中同学兼好友吕凯因海难突然离世后,毅然以一个儿子的身份,承担起了孝敬和赡养吕凯父母的重任,而这一做就是八年,目前仍在继续。

    ●河北承德下板城镇乌龙矶村村民李维贺夫妇在15年前经历丧子之痛后,曾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但是15年来,儿子的同学始终不断寄给他们的信件,却成了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动力。当年,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的同学看到同窗英年早逝,班长的一句提议,同学们毅然承担起了做子女的责任。15年来,这些同学的问候信和汇款单雷打不动地寄给承德的“父母”,孝敬着这对父母。

    ●张远刚和董文杰是重庆三峡学院的同班同学,2005年,董文杰大学毕业后回到宁波,张远刚则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行动,去国家级贫困县工作。2011年春节,董文杰得知张远刚得了T细胞淋巴癌,他就一直在为同学焦虑、忙碌,为他筹集看病的钱。董文杰和他的同学们说,只要张远刚有治好的可能,他们都会为他筹钱,竭尽全力。

    ●35年前,在湖北武汉上中学的王双财不慎受伤致高位截瘫,班上的同学和班主任对他不舍不弃,轮流照料其直到现在。几十名同学,今天你来,明天我来,王双财家总没断过人。除了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大家还为他按摩助其康复,使他原本瘫痪的双手逐渐可以活动了。如今,他能自己用勺子吃饭,还能写字。“不管到了哪里,我们都不会丢下他!”班主任含泪说,因为王双财,这个班被牢牢地凝聚到了一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沉淀 群体 果树 园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