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天不帮忙人努力


    本报记者高文郝凌峰

    开栏的话

    夏收开镰在即,“三夏”大忙已拉开帷幕。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夺取夏粮丰收可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对粮食稳定增产意义重大。为全面反映“三夏”生产火热场面,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三夏”一线,近距离采访跨区机收队、农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等,直击夏收、夏管、夏种工作进展,真实记录夏粮生产场景。今日起开设《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直击三夏》专栏,刊发来自“三夏”一线的报道,敬请关注。

    小满过后,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记者驾车行驶在河北省赵县境内,一路上放眼过去,阵阵清风拂过麦田,犹如绿色波涛翻滚,一片丰收在望的情景呈现眼前。

    农民李素敏:“今年小麦亩产1100斤没问题。”

    南柏舍镇徐永寨村46岁的李素敏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有着丰富的小麦种植经验。在今年气温偏低、小麦生育期后错的情况下,李素敏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他的180亩小麦群体适当、穗粒饱满。

    李素敏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账:“党的惠农政策很给力,良种114元,抗旱10元,肥料10元,还有综合直补等,各种补贴加起来一亩地有150多元。县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节约肥料成本100元,推广节水高产技术,每亩又节约电费、人工成本27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少投入将近300元。另外,县里还组织了‘一喷三防’工作队免费为我们打药。”

    对于今年的粮食生产情况,李素敏说:“在县里指导下,我们推行了等行种植,充分利用了阳光,增加了千粒重;还有我们近年来推行的镇压技术,一亩地只需10元钱,却起到了保墒、增温作用。去年冬天旱情重、气温偏低,镇压在保全苗上起了大作用。”

    李素敏对记者说:“今年小麦亩产1100斤没问题。”他家今年的小麦总产将达20万斤以上。

    农技员赵锁辉:“镇压这个技术好!”

    “镇压这个技术好!我们在前大章乡南白庄村农民张民改的麦田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定期取土调查,镇压后的麦田与未镇压的相比,0~20厘米土壤层含水量平均增加1.09%,20~40厘米土壤层含水量平均增加0.52%。别小看这1%,它能推迟浇水4~5天呢。”  

    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赵锁辉说,“镇压后的麦田具有一定的增温保墒、控旺转壮作用,土壤墒情的提高有利于推迟小麦‘春一水’的灌溉时间,增强小麦的抗旱、抗倒能力,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

    赵县自去年10月份以来,降水持续偏少,气候干旱,但由于冬季浇封冻水面积大,加上整地质量高、播后镇压面积大,全县主体麦田墒情较好。根据今春苗情特点,制定了小麦中后期管理方案,采取了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等措施。在小麦施肥上又改变过去的施肥习惯,改春季一次施肥为两次施肥,除随“春一水”施肥外,在小麦孕穗期搞好二次施肥。试验证明,孕穗期施肥有利于小麦千粒重的提高,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改善小麦品质和增强小麦生长后期对不良气候的抗性。

    “一喷三防”技术是养根护叶、防治病虫促进灌浆、提高抗性、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今年大面积推广,第一次在5月上旬,在小麦抽穗开花后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这样既可除治小麦吸浆虫成虫,又可防治蚜虫、白粉病、锈病和赤霉病等;现在正是小麦丰产的最关键的时期,第二次“一喷三防”正在进行,再补喷一次,既能治虫、防病又能促进小麦灌浆,防止干热风的危害。

    副县长黄云锁:“既要丰收在望,更要丰收在握。”

    在前大章乡南白庄村张存志家的地头,记者碰到了正在查看小麦长势的赵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黄云锁,他告诉记者,赵县作为农业部确定的第一批粮食生产高产创建示范县,高产创建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尤其是从去年开始,赵县按照农业部要求整建制推行高产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农民种粮水平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曾三次被农业部评选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去年冬麦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高产创建活动,基本实现小麦播种面积全覆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施肥 镇压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