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于洪光
刚入春的时候,山东各地就不断爆出企业“招工难”和“用工荒”。然而,对农民工而言,却依然深感“就业难”,丝毫没有感到就业和生活“双重压力”的减轻。
记者发现,尽管企业“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本因仍是单一追逐“人口红利”的思维模式,是面向农民工公共服务的严重缺失,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异常艰难,是农民工的“争权难”和“权益荒”。
农民工与企业的薪酬博弈
记者调查发现,薪酬博弈是这一波“招工难”的直接原因。以目前农民工的薪酬水平看,已不足以把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吸引到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来。
2月27日,在济南市经八路劳务市场,香港(山东)阿贝绅实业公司副总经理顾先生说:“今年计划招100人,现在有意向的有20人。去年招聘平均每月1500元,今年1700-2200元左右。”然而,这对农民工来说,没有吸引力。“才一千七?奖金是多少?怎么发放?心里没底。不包吃住,不能干。”几位农民工听了介绍后说。
2月12日,在聊城市的一场招聘会上。“公司要招47名工人,参加了几次招聘会,没招到几个人。”聊城信宇制冷公司人力部的纪西余无奈地说。信宇公司给出的月工资是2000元,比去年增加了四五百。“现在的年轻农民工,越来越不愿干体力活了。”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劳动力的生活成本在不断增加,理应要求更高的工资,企业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增加工资。从短期来看,‘招工难’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很不利,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大幅提高劳动力成本。但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劳动力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外出打工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有人认为,“招工难”是因为中西部企业用工增多,增加了农民工在当地的就业机会,农民工不愿意抛家舍业外出打工了;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普遍不愿干体力活,但是其技能又难以对接企业的需求。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的确都是导致企业“招工难”的因素,但都是表面原因,不是“招工难”的本质。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乃静认为,虽然一些企业存在“招工难”,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远远超过需求,“十二五”期间每年就业岗位缺口超过一千万,“就业难”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山东省人保厅副厅长李伯平说:“现在农村有了很大改善,外出打工虽然比种地挣得多,但是边际成本也很高,比如孩子留守乡村、老人不能照顾等,加上外出务工收入在低位徘徊,吸引力正在下降。”
王乃静认为,日益高企的城市生活成本、辛劳难耐的枯燥工作、难以保障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代价不符的低廉工资,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薪酬、福利、健康等都有更高的要求……种种缘由,致使外出打工的吸引力在减弱。
“招工难”是招聘廉价劳动力难
李伯平认为:“所谓‘民工荒’,本质是‘权益荒’;‘招工难’只是针对农民工而言的,其真相是招聘廉价劳动力难,是追逐‘人口红利’;长期以来,农民工作为廉价劳动力,支持着我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城市的发展。”
李伯平说,现在东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争夺,说白了,就是对廉价劳动力的争夺,仍然希望依靠廉价劳动力维持本地的经济高增长和城市高福利。在这一争夺中,与其说是看到了劳动力价值的增长,不如说是看到了提升农民工权益的艰难。
现在,由于农民工输入地都没有考虑为农民工提供教育、住房、医疗、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实际上是把农民工排斥在城市化的门外。因此,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都是把农民工廉价劳动转化成利润或福利之后,再让农民工回到乡村,从土地上寻求社会保障。“招工难”的背后,掩盖的正是这样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今年山东的用工缺口约25—30万人。李伯平认为,“目前的劳动力供给正在从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短缺,当‘人口红利’消化后,工资待遇、务工成本、产业提升等如果不能有效改善,更加严峻的用工短缺将会真正到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27/16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