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绿色超级稻”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 “绿色超级稻”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有超级稻,但同时面临中低产田占比高、水资源缺乏的瓶颈,增产作用往往难以发挥。如用过量的农药和化肥换取高产,在环保上很难具备可持续性。超级稻要向绿色超级稻转型。”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在最新一期的东方科技论坛上说。

  绿色超级稻是指同时兼顾“抗病虫、营养高效利用、节水抗旱和高产优质”等特性的水稻新类型。去年年初,“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项目已列入中国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期间的首批立项项目之中。用项目组人士通俗的话说,“绿色超级稻”就是“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新稻种。

  中国农业现代化正进入关键的转型期,面对粮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三大安全“齐保障”的艰巨任务,罗利军说,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中国近年来培育了不少,但在实际生产中,水稻的平均单产尚未突破420公斤,“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低产田占了中国水稻生产面积的七成以上,新品种的增产作用难以发挥”,单产“瓶颈”亟待突破。

  目前,“绿色超级稻”在节水抗旱研究方面已取得明显突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在取得世界上首份杂交旱稻不育系并育成籼型及粳型系列组合之后,其“节水抗旱稻”的理念已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并成为一种新的水稻品种类型,产能潜力已与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稻相当,米质也趋于优良,而用水只是普通水稻的一半。

  新近上海在浦东张江设立了绿色超级稻研发中心,将以绿色超级稻中的节水抗旱稻为核心,进一步改良米质,提高产量,增加对病虫害的抗性,减少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探索更为完善的育种、中试和推广体系,并研发相关的配套技术。

  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表示,应对干旱等农业生产中的瓶颈问题,“需要做长期的准备”。节水抗旱稻等新稻种的培育,已在基础理论、种质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有了重大进展,下一步要在政府、科研、产业等相关领域形成合力,扩大其社会、生态和经济效应。

  据悉,中国“绿色超级稻”计划的战略目标是,在实际单产取得突破、米质得到确保的前提下,与目前常规的栽培手段相比,“节省农药50%,节省化肥30%,节水30%以上”。    李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化肥 旱稻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