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贵州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  本报记者 肖克 刘久锋 通讯员 李盈

    这是一组让贵州人“如坐针毡”的数据: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一;经济总量全国第25位;工业化程度系数0.8,落后全国15年;城镇化率29.9%,与全国水平相差16.6个百分点。

    贫困,是贵州人心中的最痛。这里人均可耕地不足1亩。为了生存,在贫瘠的喀斯特地貌上,农民把庄稼种到了山顶,致使水土流失、岩石大面积裸露,部分地区石漠化加剧,让更多的农民面临贫困、重返贫困——505.3万农村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一。

    如今在这块“经济洼地”上,正在展开一场“决战”——消除绝对贫困。

    扶贫开发继往开来

    其他省份都有平原,唯独贵州没有。石漠化严重,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历来以“穷”闻名。扶贫开发,贵州任重道艰。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历届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1988年,时任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就亲自倡导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为全省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随后,“印江试点”、“长顺模式”……全省各地不断探索扶贫开发的途径、模式,于是,一户户贫困户、一个个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十年间,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更是“突飞猛进”。贵州紧紧围绕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增收门路和基本素质“三个基本”问题,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因地制宜,结合修复生态、石漠化治理,采取“资源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方式开展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20多年来,贵州的贫困人口已由1300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约505万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下定决心谋划“总攻”

    2011年1月14日晚,一场特别座谈会在贵州西北边陲小镇迤那镇合心村村民马仙仙家召开。主持这次座谈会的不是镇领导、村干部,而是省委书记栗战书。

    “你们生活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对什么还不太满意,我们随便聊。”栗战书说。

    寒冬腊月里,省委书记与贫困农民同吃、同住,问计问需于民,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温情,更是贵州领导层关注民生、决心改善民生的真实写照。

    不论是栗战书掀开农家的锅盖,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查看老农的“米袋子”,还是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的出台,都在表明,促进民生已成为贵州省委、省政府最为关注的重大题目:贵州要向绝对贫困“宣战”。

    2010年12月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栗战书向绝对贫困发出“战书”:未来10年,贵州要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在“十二五”期间,贫困人口减少300万人以上,2020年全部解决505万人的贫困问题。

    今年年初召开的贵州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长赵克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把扶贫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县加快脱贫步伐。

    2月25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栗战书再次指出,贵州不能拖全国的后腿,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扶贫开发脱贫致富是贵州“第一民生工程”、是最大民生的意识,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在新十年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2月26日,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将扶贫任务按年度进行分解,把扶贫开发的主要责任捆绑到县乡,实行“倒计时”,强力推进。

    吹响号角合力推进

    囿于历史沉淀、不良经济地理位置、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人口膨胀、人口素质低下、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等因素,贵州贫困面仍然较大,贫困程度仍然较深,贫困问题较为复杂。

    在2005年至2010年的5年中,贵州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差距已从1∶3.33扩大到1∶4.33。

    贫困,对于贵州来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更是这个走在“实现历史性跨越”征程上的西南省份亟需解决的难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石漠化 平原 试验区 水土流失
上一篇 : 图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