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麦苗旺共话夏粮丰 ——安徽省临泉县农村见闻
本报记者 肖力伟
四月的安徽临泉县风和日丽,春意盎然。越冬后的小麦得到适时的肥水滋润,愉快完成分蘖、拔节,甜蜜进入孕穗期。记者穿行在临泉县白庙镇、姜寨镇的,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农技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及村干部、产粮大户交谈。笑意荡漾在他们的脸上,从他们身上透露出一个共同的信息:今年夏粮的调子定下来了:增产丰收。
农委主任:增产5%~8%没有问题
“今年老天爷十分帮忙,甚至包括这60年不遇的大旱,如果这以后不出现特大自然灾害,麦子增产5%~8%一点问题都没有。”指着眼前绿油油的麦苗,临泉县农业委员会主任刘三利如是说。
看到记者疑惑的目光,刘主任解释说,去年我们的麦种在灌浆期遭遇多雨,造成芽率偏低,因此在播种时加大了播种量,不想播后就赶上一场好雨,苗出的出奇得好,又有些密了,这一旱,苗的生长受到抑制,密度回到相对正常的状态。还有一点,由于干旱,今年的病虫害相应也少多了。
“当然,仅靠老天爷是不能最终赢得丰收的。”刘主任话锋一转,“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多年来我们摸索出从播种到收获一整套成熟的生产、管理运行机制,农业生产越来越程序化、工厂化。”
去年,临泉县小麦播种面积155万亩,总产65.1万吨,今年播种面积没变,单产提高以折中6.5%来算,总产将达到69.3万吨,刘主任的账算得飞快。
农技中心研究员:抓好四大环节就能实现苗壮粮丰
“瞧这苗的茎、叶,长得多壮实。”一来到县农技服务中心的小麦品种对比试验区,农技服务中心主任、研究员杨涛就俯下身子,一边轻拢着脚边的麦苗,一边告诉记者,全县的一类苗达到95%。杨涛说,打下这个好的基础,今年夏粮丰产在望。
“贯穿小麦生产全过程的四大关键环节中,科学播种至关重要,而播什么种又成重中之重。市场上品种五花八门,谁优谁劣老百姓无从分辨。”杨涛介绍说,头年,中心选择二十个品种在相同的土肥水平栽培条件下进行品种综合抗性及产量比较。翌年,淘汰一半后搞大区展示,召开观摩会,向农民一一介绍各个品种的特性,再淘汰两个品种,留下八个品种作为来年在全县推广的主体品种和搭配品种。选好品种后,综合天气等因素,在适播期内选择最佳的时机指导农民播种。
第二个关键环节是配方施肥。杨涛介绍,中心还有一个对比试验区是对选定的主体品种做不同肥料配方进行比较,确定最佳配方后交由生产厂家按方生产,农民只要参照中心发的“明白纸”按时照量施用就行。追施拔节肥是第三个关键环节,对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杨涛很肯定,可增产10%~15%。
对眼下即将开始的第四个关键环节,杨涛觉得相对轻松了许多,今年的病虫草害发生较轻,还达不到统防统治的标准,做一些点上的、局部防控就可以了。
村支书:信科学,我们农民种地越发简捷高效
骑着摩托车,白庙镇卞庄村党支部书记夏军荣把记者带到他们村的地头,他说,这些年种小麦效益好,全村3300多亩地,无一例外都种上了小麦。
“现在,我们农民种地越来越相信科学,也越来越省心省力省钱,还增产增收。”指着地头边立着的电线杆上贴着的《小麦春管明白纸》,夏支书告诉记者,照着那上面交待的去做,想不丰产都难。
村里成立了各种服务队,从耕、播、管到收,都由这些服务队包下了,全村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喷药,分户收获。夏支书说,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全村均衡生产,解决“拖腿田”的问题;另一方面,分工越细、越专,成本越低、效率越高,是双赢(农户付出的服务费低,服务队服务成本低)。尤其是外出打工的,什么事都不用管,收获季节回来,把自家的麦子收进仓就完事了。
去年,全村小麦亩产已超半吨,亩均收入在1000多元,扣除农资及服务成本,亩纯收入约六七百元。说到今年的小麦收成,夏支书很兴奋,高产地亩产可达到七八百公斤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18/20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