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个边疆大县的农业变轨


一个边疆大县的农业变轨 ——云南省陆良县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强势推进农业现代化,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陆良县地处滇东,曾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烤烟生产基地县”和“蚕桑生产基地县”。但是,这个传统农业大县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生产规模看,依然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水平,组织化程度不高;从产品结构看,叫得响的名、优、新、特产品不多,比较优势不明显;从市场销售看,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缺乏强有力的中介“桥梁”,难以与国际国内大市场接轨;从农产品加工看,农业龙头企业屈指可数,产业链不长。

  那么,如何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陆良县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陆良县把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从宏观上引导农民树立大市场、大基地、大流通的观念。他们按照“改造弱势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的思路,从根本上消除了以往那种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存在的“品种多而杂、面积少而散”等弊端。

  该县10个乡镇和1个华侨农场,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围绕市场调结构,因地制宜兴产业,科学、合理地筛选出最适宜本乡镇(场)的优势产业加以培育、巩固、发展和壮大,不断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力求把特色高效的农产品基地做大。

  到目前为止,陆良县已打造出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基地8个,其中优质水稻基地15万亩、优质包谷基地12万亩、优质烤烟基地15万亩等。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陆良县通过多年努力,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立体高效种植、农业机械化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迅速转化成了生产力,不仅单位面积产量、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而且使农民从传统耕作技术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如何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呢?陆良县的做法是:一是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几年来,全县每年举办的种植培训班都在200期以上,培训人员不少于35000人次。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的示范和推广力度。目前,该县水稻大面积单产达604公斤,包谷大面积单产达507公斤,“烟—豆—菜—薯”四熟种植模式平均亩产值超过1万元,红提葡萄平均亩产值超过2万元,让农民真切感受到了新型科技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陆良县针对近年来地方财力投入有限、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后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主体缺位、部分水利设施老化等状况,重点解决“投入萎缩”的问题。

  一方面,坚持“两眼向外”,想方设法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支持。紧紧抓住省市高稳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理、烟农田建设工程、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重大项目机遇,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1.2万亩,建设高稳农田59.93万亩。两年来,该县共争取到各级政府的水利建设和高稳农田建设资金3亿元。另一方面,坚持“两眼向内”,变“政府事”为“群众事”。全力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采取“政府补一点、部门帮一点、企业捐一点、农户筹一点”的办法,年均筹措资金0.7亿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陆良县把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他们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从资金上给予扶持,促进现有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同时按照“放手发展”的原则和“筹资新建一批”的思路,不间断地对优势产业和项目进行包装,鼓励本地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转向农业,吸引有实力、有技术的省内外民营企业家进驻陆良。

  截至2010年11月,该县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4家。全县2010年前9个月,农业龙头企业共完成生产总值6.2亿元,85%的农户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部分的55%来自农业龙头企业的坚强带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产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 水稻
上一篇 : 图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