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粮食生产:要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配套的奖补机制


    □□本报记者孙鲁威范学忠王瑜

    要实现“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这个目标,是多项改革到位、多项措施配套、多项条件具备的一个系统工程。在农牧渔业大县局长培训班上,学员们一致认为,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一个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三化同步”的过程中进行机制创新,以现代农业模式发展粮食生产。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条件下,国家财政奖补政策将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杠杆,对此,要建立一个科学稳定的规划,形成一个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配套的奖补机制,发挥好财政杠杆的作用,实现粮食生产长远平稳发展的目标。

    目前的补贴数量和方式亟待改进。学员们呼吁,政策效应下降的趋势亟待引起关注。近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补贴的力度与实际状况差距越来越大。尽管扶持粮食生产的补助额度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看,政策对农民种粮的激励作用在逐年下降。山西省祁县农业局副局长李建国反映,对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来说,每亩种粮政策的补贴40~110元,只相当于1个人外出打工1天的收入,难以吸引他们从事粮食生产。山东省武城县农业局局长李胜魁反映,山东的小麦良种补贴是以种子的形式下发的,这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补贴数额较小,供种数量不能满足大田用种量,农民还需要自行购买部分种子来满足播量,导致品种混杂,难以实现良种区域化。学员们认为,目前应加快改变现行粮补发放方式,按农户对粮食生产的贡献进行补贴,即按粮食销售量补贴。

    同时,粮食生产奖励机制要加快完善。四川省安县农业局局长柳跃才认为,应建立和完善三大奖励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对产粮生产大镇和种植大户的奖励机制,二是建立优质粮食品牌奖励机制,三是建立粮食订单兑现奖励机制。四川省东坡区农业局局长周志军认为,中央财政应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增加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同时,在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明确使用要求,至少安排20%资金用于农技推广培训、高产创建、病虫防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等。对于粮食大县的优势特色产业也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这对于稳定粮食面积意义重大。

    财政奖补机制的改革应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上下功夫。甘肃省山丹县农业委员会主任王建生建议,种粮补贴应以实际承包人为发放对象。每年要对有一定种植规模和产量的种粮大户给予奖励性补助。实行动态的粮食综合直补方式,即在种粮面积进行补贴基础上,再以出售粮食的数量进行二次补贴。粮食直补标准应逐步提高,国家可根据用于直补部分的粮食风险基金数额,考虑市场粮食价格水平和农民种粮成本加适当的收益,逐年分别提高种粮面积和商品粮的补贴标准。山东省郯城县农业局局长于金来建议国家对产粮大县财政状况进行重新核算,可以通过特殊补贴政策对产粮大县给予补偿;同时对产粮大县的考核标准也应由考核当地财政状况、GDP向考核粮食生产转变。为减轻产粮大县的财政压力,“十二五”期间,中央应逐步取消各种涉农投入要求的地方资金配套,加大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种子 现代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