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重庆:民为邦本的幸福之城


重庆:民为邦本的幸福之城

  2010年,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又出了本新书——《幸福了吗》,与其10多年前出版的《痛并快乐着》相比,已过不惑之年的白岩松对当下的自己和中国,似乎有了更多的困惑。

  白岩松说,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里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困惑,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也道出了时下中国人的心声。当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不简单取决于经济总量”,并在重庆启动一系列增加百姓幸福指数的改革后,这座位于西部的最年轻的直辖市,吸引了更多人的倾注目光。

  刚刚从日历牌翻过去的2010年,重庆当选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称号。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这样解读“幸福观”:幸福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即使物质上极其丰富,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都极佳,也并不一定就有很强的幸福感。幸福感是生活在当地居民的一种精神感受,这感受固然与住房、医疗、社会保险、子女教育、就业状况等物质因素密切相关,并以此为基础,但同时也有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需求,有对整个社会精神状态的感觉。幸福感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知,又有对未来的预期和憧憬。比如上世纪50年代,尽管当时中国还很穷,但绝大多数人内心一片光明,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那时的人同样具有强烈的幸福感。

  回看重庆的这几年,重庆的确在物质和精神上做了许多的变革,并且这些改革让老百姓尝到了真正的实惠。生活在这里的人,切实感受到了幸福。

  三年前,重庆提出建设“五个重庆”,其中“森林重庆”要让老百姓多吸氧,生活环境优美;“畅通重庆”要让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平安重庆”让群众的人身、财产和家庭安全有保障;“健康重庆”让孩子长得壮、老人能长寿;“宜居重庆”让全市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的市民都有房住,而且环境好。

  时隔两年,重庆又提出了“民生十条”。它和“五个重庆”一脉相承,其中包括建设60万套公租房,配合其他措施,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渝东南、渝东北“两翼”95%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实现全市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为群众新增30万就业岗位等10项内容。“民生十条”,事事涉及群众基层生活,条条都是对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承诺。重庆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越来越感受到这座城市是属于自己的城市,即使是农民,也能切实感受到这座城市带来的温情。

  重庆百姓的“幸福感”,正在获得巨大的提高。重庆高调进行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让老百姓有了回忆往昔的渠道,有了感怀过往的阵地,所以广受群众欢迎。一些传统革命歌曲、改革开放初期的歌曲,以及各国的经典名曲,如前苏联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美国的《扬基·都得尔》、加拿大的《晒稻草》等,都又重新成为了人们吟唱的主题。重庆电视台率全国之先,将卫视频道打造成“红色频道”,一档档精心编排的电视节目,已成为重塑人们天天向上的价值信念和追求。子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森林
上一篇 : 幸福期待复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