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本报记者张国凤

    宁夏平罗县渠口乡借廉政文化建设的契机,建起了民生服务中心,坚持规范管理到位、服务办理到位、人员选派到位和职能整合到位的原则,提升效能建设,着力打造“便民、高效、廉洁、诚信”的政务服务窗口,使涉及老百姓民生的各项服务功能前移,实行民生事务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让办事群众“少跑一道门、少找一个人、少花一元钱”。这是宁夏多个部门在农村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镜头。

    2007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纪委的领导下,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在宁夏全面展开。各级农业部门把廉政文化进农村建设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村村务、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农村社会管理、村级干部述职述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村“三资”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廉政文化教育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自治区纪委、自治区农牧厅、监察厅根据农村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特点,坚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农村反腐倡廉教育从文件走向生活,从会场走向社会,从推动走向互动。

    2009年以来,各市、县(区)积极行动,努力创建廉政文化示范村、示范乡镇,全区共创建廉政文化一条街40个、廉政书屋1466个、廉政书籍10.57万册、廉政文化大院515个、廉政文化长廊185个、廉政文化中心户1092个、廉政文化活动室1562个、村民自发组织文化艺术团(队)250个、常年保留节目508个、每年演出5790场(次)、举办各类事迹报告会343场(次)、观众达14.9万人(次),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文化舆论氛围。

    随着廉政文化向农村的延伸,廉政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吴忠市致力于构建廉政文化“大机制”“大宣教”“大建设”格局,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渗透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利通区率先在全区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一级的监督机构正式列入编制序列;高闸镇依托尚德文化体育中心,建立了廉政文化大院,引入廉政宣传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对农民进行清风正气教育,使廉政文化大院既成为农村廉政宣传教育的阵地,又成为培养农民群众廉洁意识、弘扬清风正气的重要场所;盐池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先后创建了廉政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中心,取得了良好效果;青铜峡市还将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到旅游景点和“农家乐”。

    在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中,宁夏始终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发展经济和富乡富民、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把发展和富民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卫市沙坡头区夹道村将财务管理作为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了民主理财、村账镇管、会计代理、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村级财务管理模式,通过把好以民主议定、编制计划、会计报账、村民批条、大额支出、集体决策为主要内容的审计关;以村支书签、经手人签,乡镇社会与经济管理中心审、村民理财小组审的“两签”“两审”为主要内容的入账关;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监督关,逐步形成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监督相分离的“阳光理财”管理模式,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账目公开了、财务透明了、因为财务问题引起的纠纷少了,夹道村更加和谐了。

    通过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风政风明显提升,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和带动下,宁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进一步显现,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现代畜牧水产业等逐渐壮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粮食直补、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三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2010年,全区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瓜菜等13个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2%,呈现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全区粮食总产达到350万吨,比“十五”末增加50万吨,连续7年获得大丰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特色优势产业 粮食 新农村建设 设施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