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两重”发展“三农”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上)
□□徐再城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的“三农”形势做了深刻精辟的分析,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做了精心谋划。
认清“两重”是《建议》对“三农”工作的显赫摆位。乍看起来,《建议》对“三农”工作似乎没有什么新提法,但仔细读来分量却很重,或可概括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重”,即:一个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关键所在。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最繁重的、最艰巨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是“十二五”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
另一个“重”是全党工作布局中“三农”的位置之重。即:“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党把“三农”继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必然会给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政策保障,也必然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上付出更大的努力和带来更多的利好。
实现“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在“三农”。尽管“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实施,将为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但如果不认识、不明确实现“十二五”规划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总体目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仍在“三农”,就不会把更大的力量放在“三农”,就难以较好、全面地如期实现“十二五”规划建议所提出的总体目标。因此,在落实《建议》过程中,必须极大地关注“三农”,剖析“三农”,潜心研究“三农”,破解“三农”难题,倾力推进“三农”,补齐“三农”这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木桶”上的“短板”,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实现“十二五”规划建设提出的总体部署和总体目标,必须明确和抓住关键点。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解决产业发展最严重的问题,解决社会建设滞后的问题以及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等问题,哪一样都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要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依照许多学者的看法,关键在于解决好数亿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产业、加快推进城镇化,从而大幅提升国内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发展服务业等,一方面需要着力提升作为传统制造业中劳动力主体的农民工的科技文化素质,更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进入服务业,另一方面还要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主要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补齐“短板”,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要实现“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城乡二元体制的问题,同时加强农村社会建设;要实现“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关键要有亿万农民的支持和参与,关键也在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由此经济发展方式现代化才能最终完成,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也才能得以提升;要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也要体现为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只有抓住这一系列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24/15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