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⑧ 不能只有“管”没有“理” ——代表委员关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 本报记者 张凤云 李丽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城乡统筹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农村社会问题随之凸显。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代表委员高度关注。
创新社会管理,首先是观念的转变
“过去我们把社会管理重点放在城市,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矛盾比较多地集中在农村,如征地、拆迁以及民生等等问题,农村是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景天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农村不仅是社会管理问题的重点,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
“社会管理的旧理念在某些方面还根深蒂固,影响着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原副主任张穹说,“有的地方出现的社会矛盾,暴露出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的理念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现实,仍然守着旧理念,以官对民的强势心态来对待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矛盾仍然是由上而下的行政性管理,忽视平等的对话协调。”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抚州市市长张勇则认为,要允许有不同意见、不同声音。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民众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表达意见。要重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不能侵占老百姓的利益。“比如拆迁,本来100万元的房子,你给80万元就要拆,老百姓当然不答应。我们在工作中要多考虑老百姓的利益。要让老百姓相信政府,先要让老百姓了解政府在做什么,钱都用在什么地方了。”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在我国的社会管理中,党的领导是关键的,政府负责,社会起协同作用,公众参与其中,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这四个方面怎么协同需要研究。
畅通民情诉求,是化解矛盾的关键
矛盾随时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并适时加以解决。
“什么都不怕,就怕缺信息。”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石嘴山市市长张作理认为,民意诉求渠道的疏通至关重要,在这个基础上推动民生服务。他认为,让老百姓说理有地方,能够有效破解“闹访”、“缠访”等一系列难题。在采访过程中,张作理特别强调了调动全社会力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重要性。“石嘴山所有乡镇司法所,只要一个电话,就上门调解矛盾,提供法律援助。每个村都有一名调解员,努力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
张穹则从另一个侧面剖析了问题所在:“现在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广泛的介入,不该管的也管,面太宽。政府成为面对社会诸多矛盾的主体,疲于应付。现在需要整合社会管理的各方面力量,解决体制中的问题,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渠道来化解矛盾,不要采取单一的信访、上访形式。”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建议:“与传统的信访、维稳综治和司法调解等事后处理社会矛盾的方式不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该进一步发挥社工机构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把社会矛盾的处置关口前移。”
做好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
社会管理的根本,在于保障民生。在农村,就是要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服务。
张作理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政府要有服务意识,政府执政的资本是服务,政府与民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做到同位思考、同步感受,不能把自己和民众简单地放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位置上。服务到位,管理就好。政府要把管理创新落实到服务上,让老百姓看到服务就在身边,而不能只有‘管’没有‘理’。”
“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应该以服务来促进管理。”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认为。
张勇认为,加强社会管理,最重要的是更加重视民生。“就业优先,老百姓有工作,有收入,才安居乐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12/132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