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前邵村旱地兴渔三部曲


前邵村旱地兴渔三部曲

  地处盐碱荒滩的山东省利津县汀罗镇前邵村,既不临河也不靠海,村民一直依靠种植业维持生活。没想到,曾经的“旱鸭子”,现在一个个都成了弄水的高手。这是为何?且随笔者一探究竟。

  “科技鱼”游进坑塘

  前些年,村里为增加耕地面积,不断挖土筑台田,在荒碱地上挖出了许多坑塘。因当地地下水位高,再加上下雨积水,坑塘慢慢都变成了水塘。不少头脑灵活的村民开始试着在池塘里养鱼,但因技术限制,产量极其有限,多是把其作为一项副业来对待。

  干部驻村后,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专家讲座、客商示范养殖等形式,积极引导养殖户学习借鉴先进的养殖技术。并帮助配套完善养殖基础设施,投资48万元,帮助村里高标准架设了池塘电网;投资30万元,对村内道路进行了整修,破除了该村渔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以前我们这些池塘养虾,因技术不行、基础不配套,亩产量也就几十斤,现在运用先进的密度养殖技术,安装了增氧机,亩产量可达200多斤,效益翻了好几倍。”养殖户张吉华高兴地介绍说。为给养殖户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他们还帮助村里整修了文化大院,配备了电脑,并接入互联网,购置了养殖技术资料。并邀请高校专家和外地的淡水养殖专业户到村传经送宝,解决了养殖技术难题。目前,该村鱼虾年产量能达到80万斤左右,全村60%的农户搞起池塘养殖,再加上从事相关营销运输的,有超过80%的农户开始从渔业养殖中获利。

  “市场鱼”畅游四方

  每年八月十五前后,是前邵村养殖池塘捕获的季节。村支部书记邵云霞介绍说,“那几天,村里无论白天黑夜,前来拉鱼的车辆络绎不绝,场面非常壮观。”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养殖户又添了一件新的烦心事:这么多池塘需要大量的鱼苗、虾苗,到外地购买价格高不说,运回家一路上还要损失不少。自己繁育吧,既需要投资,还需要技术,这对于渔业养殖刚刚起步的前邵村来说是个难题。

  包村干部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引导有经验的养殖户与外地客户合作,分别建起了虾苗和鱼苗育苗厂,鱼苗、虾苗不但实现了自给自足,还销售到周边地区。虾苗育苗厂负责人邵云功告诉笔者,他们去年春天共繁育虾苗1亿多尾,全部销售一空,获利30多万元,而整个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不过15万元,当年实现回本盈利。育苗厂的建设拉长了前邵村的渔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养殖效益。这也让养殖户认识到,只有养殖“市场鱼”才能更赚钱。村里成立了养殖协会,定期交流养殖经验,共同研究应对市场变化,村民依靠养鱼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生态鱼”游鼓腰包

  走进村民裴玉明的养殖场,笔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宽阔的池塘里,鱼儿打着水花嬉戏。岸上整齐排列着3个标准化的鸭棚,每个鸭棚旁边都有一条排水沟通到鱼池。裴玉明介绍说:“这些沟可不是用来排废水的,而是用来给鱼池肥水的。”据悉,他采用的是立体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岸上养鸭,鸭粪用来肥水和还田,池塘用来养鱼,整个流程全部实现生态化。

  说起立体生态循环养殖的好处,裴玉明算了一笔账:池塘岸边养鸭空气好,鸭子的成活率高,3个鸭棚,一批能养1万只,平均每只可获纯利1.7元左右,一年可养6批,净收入10万元;用鸭粪肥水,每年可节省肥水投入2万多元,且能有效增强鱼的抗病能力,改善池塘水质;剩余的鸭粪还田,可节省化肥6000多元;池塘内养殖鲢鱼、草鱼、鲤鱼等四大家鱼,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提高了池塘利用效率。据了解,这种立体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并不是裴玉明自创的,也是在包村干部的牵线下,他与一位湖北的客商合作发展的。这种先进的养殖模式,比普通养殖效益显然要高出不少。李东乾薄纯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育苗 养殖效益 营销 耕地面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