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贫困群众都能分红


    □□本报记者吴晓燕李夏实习生怀若谷

    走进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乡任村,村口青石牌坊上的对联首先映入眼帘:泰而不骄物阜千秋,和而不同民丰百岁。

    2008年2月,任村成立了甘肃省首家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它用土地流转盘活了农民的生财之路,走出了一条“和而不同”的路子,正朝着“民丰百岁”的目标大步前进。

    任村现任村支书杨军今年56岁,是该村有名的致富能手。村民们说,他是村上第一个买摩托、买“大哥大”、开广本轿车的人。早在2003年,他就承包本村公用地80多亩种植绿化苗木,收入达60多万元。杨军从集中规模经营土地中尝到了甜头,但他也看到了村民们分散经营成本太大、效益低的现状。“为什么不能用土地入股,成立一个组织,大家一起实行规模化经营,让土地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呢?”杨军进行了深入思考。随后,他与村科技特派员商量并提出创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计划。

    在2007年11月召开的一次任村党员会议上,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杨军将创办合作社的计划向参会党员和盘托出,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认为规模化经营能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有人却认为从农民手里把土地收回来会受到村民反对。杨军说,有效益了,大家致富;搞砸了,340亩地三年的承包损失十多万元,他来赔。

    经过多次开会动员,任村四组共51户农户中有39户入社。2008年2月27日,宁县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此时,杨军已被村民选为村支书,同时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他告诉村民:“我们的目的,是让村民共同致富,我们的目标,是让任村和谐发展。”

    此后,4名村支部班子成员兼任了合作社常务理事,挑起了合作社的大梁。至今,该合作社已注册资金55万元,入社农户203户,入股土地2261亩,分别占全村农户的65%、耕地的73%。

    杨军告诉记者,合作社在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以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不变为前提,鼓励村民以土地和现金两种方式入股合作社。1亩土地为1股,参与农业分红;现金股用于兴建企业,每股500元,股东参与企业分红,上限为100股。“目的是让广大贫困群众都能入股,都能分红。”

    焦村乡党委书记王成科说:“这种模式既考虑到农户具体经济状况,又能壮大村级经济,‘党支部+合作社’的先决条件为合作社拿出钱给村上修路、安装路灯、修建广场、改善村内环境创造了条件。用翻天覆地形容任村近年来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他介绍,任村成立“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后,村里修起了长约12.9公里的柏油路,村民们也用上了自来水。

    今年71岁的杨清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之一。他家的6亩地以前种的是小麦、玉米,每年每亩地赚200元左右。现在全部入了合作社的股,每年能从合作社那里拿到流转费900元。此外,他还入了合作社的空心砖厂6000元的股,参与空心砖厂的分红。他告诉记者,虽然从土地上得到的钱减少了一点,但是自己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了,可以去给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拿30元。“今年上半年就挣了2000多元!”杨清笑着说。

    村民杨亚茸在村头的一家企业打工,负责翻晒黄姜。她告诉记者,她家4口人,丈夫在广东打工,年入万余,她自己每天在这里工作8个小时,月入1500元。“把地交给合作社,就不需要把心思放在种地上了,一家人都可以打工赚钱。”

    杨亚茸所在企业是由陕西商人李建林投资兴建的,李建林介绍,该企业90%的工人是任村村民,月工资在1500元至2000元不等。“村上占我们公司15%的股份,我们与村里合作,利益共沾,风险共担。”

    张海青是宁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副站长,他用“三好”评价宁县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选好了一个带头人,杨军是致富能手,脑子活,善经营;组建了“村支部+合作社”模式的好组织,利于党的土地流转政策的正确贯彻实施;找到了一个好产业,以特产苹果为主,套种经济作物。

    实践表明,任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发展为宁县土地流转找到了一个新思路。截至目前,宁县流转土地1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2%,涉及农户22780户,占总农户的20.6%,规模流转面积9.2万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经济效益 科技特派员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