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民张正祥的滇池之恋


    □□  新华社记者刘娟李倩

    一个人,孤寂地守护着一座山。有时,他就是一座山。

    一个人,执拗地守卫着一片湖。那时,他就是一片海……

    作为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人物代表,农民张正祥这些天在网络上很红、很热,很多网民在网上阅读他的故事,留下了“好人!”“敬佩!”“感动”的感言。

    现实生活中,记者见到的农民张正祥,依旧在滇池边“巡查”并举报制止破坏滇池西山生态环境的行为。这项没有收入、断人财路,也因此数百次遭受打击报复的“专职工作”,他一干就是32年。

    滇池和西山是孤儿张正祥唯一的情感寄托

    今年63岁的张正祥出生在滇池边一个叫富善村的白族村寨。5岁时父亲去世,7岁时母亲走了。10岁时,他便离家走向8公里外的西山。

    “那时候西山的生态很好啊,两人合抱的大树遍山都是,山上一年四季长满了松子、追栗。”张正祥说,山上原始森林枝叶长得茂密,枝干在空中彼此交错。于是,他学着乌鸦,在大树上给自己做了个窝。

    春秋住树上的小窝,夏冬住崖上的山洞,他就这样悠然自得地在山上度过了3年。是这片山水养活了这个苦难的孤儿。于是,小小的他暗下决心,一旦有能力,会好好地守望并回报这片山水。

    “亲生父母虽然给予我生命,但是滇池西山对我有养育之恩。西山是我爹,滇池是我妈,谁伤害它们,我就跟谁过不去……”这种观念,影响了张正祥的一生。他那种执着,在外人看来甚至有些偏激的环保行为,源于一个孤儿幼时那种单纯而朴素的思想。

    14岁那年,他下山回到富善村,以在滇池打鱼为生,19岁时还当上了生产队长。他给村民们立了一条

    规矩,不许在滇池里洗衣服、倒污物,不许砍伐西山上的树木。

    护滇池屡遭戕害:“我和你奉陪到死”

    上世纪70年代,一场规模浩大的围海造田工程让滇池失去了数万亩的水面。对滇池西山质朴的“亲情”,让张正祥第一个跳出来带头反对“围海造田”。从此,他走上环保斗争之路。

    滇池四面环山,西部和南面的群山蕴藏着丰富的磷矿和石灰石,而且埋藏浅、品位高。随着包产到户后,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瞄上了西山上丰富的物产,盗伐树林的现象十分严重。从1982年开始,西山出现很多采石场和矿场。

    “每天都有很多树木被砍伐。看着一棵棵熟悉的大树消失,我心疼啊……”张正祥把自家的养猪场卖了,再次住到西山上,当上了护林志愿者。

    在张正祥携带的褐色公文包

    中,便携望远镜、照相机是必备的装备。跟随他的过程中,他时不时会拿出望远镜远远地瞭望,见到河道污染,他就拿出小相机,“咔嚓咔嚓”拍摄下来。张正祥选择了拍照取证并写材料向政府“告状”。

    张正祥右眼失明了,左眼视力也很差。而右眼失明,右手残疾,是他全身百十处伤疤中,最为严重的两处,这竟源于他“断人财路”的一次上山拍照取证。

    2002年1月9日,为阻止矿主在滇池边的西山上采矿、破坏植被,他只身前往拍照取证。矿主一辆没挂牌的重型卡车径直朝他撞来。结果,他右手粉碎性骨折,右眼近乎失明。

    32年间,他告倒过160多家向滇池排污的企业,“赶走”了63家大型采石场、好几家准备在滇池边做房地产项目的地产商。

    “有一天我死了,我的生命将变成森林,照样守卫着滇池西山”

    每一周,张正祥都包辆车,绕

    着滇池跑一圈,沿途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据他说,绕滇池一圈是160多公里。从1980年至今,他围绕滇池跑了2000多圈。这32万多公里的行走,只有一个目的——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

    记者问:“如果有一天,你死了,怎么办?谁来继承你守卫滇池的职责?”张正祥平静地说:“一直以来,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想把自己的生命变成森林,种植在滇池附近的山体上。这样生态的生命还照样活着,照样守卫着滇池西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树木 森林 原始森林 松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