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感受曲周农村“一冷一热”


    □□本报记者黄朝武文/图

    一边是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天寒地冻,寒风刺骨,一边是热情似火的农民,争先恐后伸着脖子、瞪大眼睛跟着专家学科技。离春节还有一个星期,记者在河北曲周县农村采访,深切感受到这里农村的“一冷一热”。

    “姜教授,一般苹果树留多少个枝?”“剪枝有什么诀窍?”……一个个农民使劲往里探头,扯着嗓子喊。

    “这些问题问得好。一般留12-15个枝,多了就会抢养分,影响结果。”“剪枝要掌握‘三稀三密’,即大枝稀、小枝密,上边稀、下边密,外边稀、里边密。”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姜远茂教授高声回答。

    1月23日下午,在槐桥乡相公庄村苹果种植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苹果剪枝技术课正在进行。凛冽的寒风夹裹着低温,吹到脸上犹如刀割。农民们将姜教授和一棵苹果树团团围住,瞪大眼睛观看他的剪枝动作,全神贯注倾听他的讲解,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教授有问必答。

    同一天,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与曲周县共同成立的白寨乡甜水庄村农民田间学校正式开班,14名经过“考试”录取的农民学员平均年龄55岁,最大的68岁。学员袁新旭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一大把年纪了,还能读‘大学’。今后只要是我会的技术,一定把它教给其他所有人。”

    这是曲周县委县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利用冬季和节前空闲时间,给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充电”的一个缩影。

    曲周县历史上曾遍布盐碱荒滩,经过中国农业大学几代师生与曲周人民的共同努力,改土治碱,实现了从“穷碱窝”到“米粮川”的转变。

    “实现粮食单产增加,减少水资源消耗,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长期驻扎在曲周农村的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李晓林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为增强示范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双高”示范基地通过建立1个乡级科技小院和7个村级科技小院,健全县-乡-村、校-县联动的培训网络,组建一支由中国农大、曲周县农业局和科技局等40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农民科技培训师资队伍,利用农忙、农闲时间对农民开展“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培训。截至目前,采用这种模式已开展农民培训473场,覆盖全县10个乡镇、342个村,直接培训农民2.3万多人。

    “老师讲的都是科学,信这个才能有好收成。”白寨乡南油村农民张新华说,“科技培训是个宝,农民种田少不了。送技术好比财神到,它比给钱还要好。”李晓林教授感概地说:“我做了28年基础性研究,到了曲周农村,才发现只有教给农民的东西才最有用。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专家;想农民的事,为农民办事,这是每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都应该做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科技培训 粮食 农民培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