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安徽抗旱保苗掀高潮


    □□本报记者夏树

    人勤春来早。2月7日农历大年初五,记者从合肥出发驱车数百公里,赶往安徽省惟一的年产百亿斤粮食的阜阳市。车过淮河,驶入这个耕地面积仅占全国0.5%,产量却占全国粮食总产1%的农业大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小麦田和手握“小白龙”的农民兄弟。

    “4个月没下雨,这样的大旱真是罕见。非常时期必须采取非常措施!”在太和县“高产高效核心万亩吨粮田示范片”,正在一线指挥抗旱的县农委主任张晓飞介绍说,全县31个乡镇大年初二全部上班,县财政追加拨款200万元补助农民抗旱,年初四县委县政府就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要求各乡镇要把灌溉用水送到田头沟,方便农民取水抗旱,保证在15日之前157万亩受旱小麦全部浇灌一遍。

    旧县镇张槐村的一片片麦田,出苗整齐,应该算得上一类苗,记者特地走到小麦田里踩一踩,感觉土壤还有些松软。安徽省劳模、种粮大户徐淙祥正在田头忙活着。他说:“墒情比想像的要好一点,开春了再浇一遍水,施一遍返青肥,马上就起身了,不会影响产量。这要感谢县农委和镇上对抗旱的支持,组织了抗旱服务队,节前我这4180亩小麦全部浇灌了两遍。”

    阜阳市副市长刘绍太对记者说,开春之后的这几天,各县区都在开现场会,就是要抓住气温回升和农民工没有返城的有利时机,把中央和省市县四级下拨的抗旱经费用到刀刃上,组织人力、机械,把所有小麦田全部浇灌一遍头道水。全市已累计投入抗旱人力10.2万人次,投入各类抗旱机械1.1万余万套,浇灌小麦23.5万亩。大年初四市委书记就到颍州区、临泉县督查抗旱保苗工作。

    皖北农业大市宿州,自去年9月下旬以来,降雨量仅为历年同期平均水平的10%。面对严峻的旱情,宿州市政府明确各县区、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抗旱保苗第一责任人,在春节期间深入一线,分片包点,靠前指挥。市农委制定了领导包点、驻点指导、信息日报和灾情调度等具体措施。市农机部门调动2.6万台套节水灌溉设备、6万台套农用水泵服务抗旱一线。组建抗旱保苗服务队160多个,每个服务队配置10台喷灌机械,进行巡回服务。大年初一,市农委5个抗旱技术指导组放弃节日休息,逐村逐户核查灾情,指导农民科学抗旱。

    “面对这么大的灾情,政府是我们农民的主心骨,浇自家田里的麦子政府还给补助,还有农业部门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我们觉得不把麦子浇好,心里真是不过意。”宿州埇桥区顺河乡农民张为华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翻出了好几条短信指给记者看。他说:“这几个月来,我们源源不断地接收到这些天气预报、土壤墒情、安民告示等,这都是区政府给我们免费发送的。”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在灵璧县娄庄镇姚山村的一片麦田里,6台拖拉机带动六条“小白龙”,在干旱的麦田里一字排开,喷洒出白色的水花。村民马总之介绍说,从大年初一起,乡亲们就放弃了所有“闹春”活动,争相投入到抗旱中来,4天时间就浇灌麦田1400余亩。

    2月4日是大年初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破例宣传了一个县如何抓好抗旱工作。说的就是淮河岸边的凤台县大年三十,永幸河电灌站、西淝河电灌站就已经开机抽水,确保全县大沟、中沟水满,让农民在田头就能取水抗旱。这几天气温刚一回升,往年此时还在走亲串友的村民们,纷纷下地灌溉小麦,同时追施化肥,促进小麦苗情转化。

    记者2月8日从安徽省农委获悉,当前安徽全省小麦受旱面积1721万亩。为确保抗旱田管措施落到实处,近期安徽全省万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为期3个月的技术服务,50名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专家深入全省50个种麦大户及所在县开展帮扶。百万农民群众抢抓农时,给干渴的小麦浇灌“头道水”。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情发展,1月14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期间对抗旱保苗工作进行了部署。1月27日,省政府发出紧急通知,对抗旱保苗进行全面安排。在越冬前投入8.4亿元抗旱资金的基础上,1月27日省财政再次紧急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受旱地区抗旱保苗。1月28日,省农委发出明电,要求农业部门加强农情调度,对受旱情况和浇灌情况实行每周两报,启动抗旱保苗应急响应工作机制。1月30日安徽省政府又召开了抗旱保苗和春季田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号召旱区干部群众立即行动,打一场抗旱保苗春管攻坚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墒情 旱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