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追逐,让梦想成真


    □□本报记者宁启文

    华润造镇,这是一个传奇;百色小镇,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传奇的缔造者是广西百色1000多名老区人民与富有责任感的30万华润人,他们心相连手相牵,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共同筑起了一个梦想,建造起了一个文明、和谐、生态、富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小镇,探寻那里让人艳羡的别样生活。

    在生态原貌基础上改造家园

    白墙蓝瓦的居民楼错落有致,红色的双扇大门,绿色的栅栏,花儿草儿从栅栏中探出头来,一直顺着水泥道路连通家家户户。绿林掩处,每家每户,都有一间独立的沼气池,上面养猪养鸡鸭,下面集中排水排污。初入小镇,别致的乡村设计给记者一种耳目清怡的感觉。

    希望小镇位于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辖4个自然屯7个村民小组348户1428人,是央企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战略,在国内捐建的首个“希望小镇”。小镇由华润集团捐资5000万元,本级财政投入600万元,群众自筹500万元,2008年11月开工建设,2009年9月落成。

    负责接待的小镇项目组组长濮实的介绍充满自豪与激情:从签署捐建希望小镇备忘录到交付民居改造全面完成,华润集团只用了短短的18个月。

    华润人对小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小镇规划设计总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介绍,从规划到改造,小镇一直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对当地民居环境保持生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系列改造,试图把四个地域并不相连的村屯打造成一个具有统一功能的社区,让农民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新生活,从根本上改变当地农民的生活、医疗、教育及休闲娱乐环境。

    在小镇参观时,记者被领到村中一处低洼的地方,绿色植被郁郁葱葱,长满了湿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是小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后形成的生态湿地。原来,项目组在每家每户的厕所下装了3格化粪池。密封保存20天后,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无害化处理的污水,被巧妙地利用地势自然高差,经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到村口的“生态湿地”中。污水经过矿物质吸收、紫外线杀菌、生态植物降解等几道工序,达到排放标准后,可以直接用于灌溉农田或者排到河流中去。

    在小镇,生态、自然、节能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小镇上建造的生态养猪场,配备了200平方米的大沼气池,用来供应卫生院、学校、敬老院等公共设施用气。还有太阳能路灯,每晚定时自动照明。项目组还在小镇文化站的屋顶,装上了372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年发电量可达5万度,其中3万度可以满足小镇所有的公共设施用电,2万度可以并到电网中去。

    在小镇采访,居民都自豪地炫耀小镇的一些设计:“我们小学的桌椅有防震功能,这在城里都少见。”“我们的屋顶外面看是瓦片,中间其实是平顶,用来晒谷子和玉米。”……

    在产业帮扶中造持续发展之“血”

    对华润这样的大公司而言,一次性投入建造一个现代化村镇并不困难,然而,造一个能够自力更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小镇却殊为不易。因此,简单地改造希望小镇的居住环境,并不是华润人的目的。“我们考虑最多的是今后农民收入的稳定和持续。”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坦言,“如何提升希望小镇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确成为当时立项的难题。”

    华润人希望通过产业帮扶,积极引导和培养当地农民的市场意识,大力扶持富有地方特色、能与华润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种养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改变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因此,从2008年6月起,华润从集团属下各利润中心先后抽调10多名青年骨干组成项目小组,长期驻守在小镇第一线进行产业帮扶。

    农民合作社是希望小镇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进行的探索。宋林说,如果说对小镇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只是“输血”,“小镇”推行的农民合作社就是“造血”,目的是让农民真正成为主人,实现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来管理农业生产,使小镇农业生产活动由原来的散户小农无组织生产,转变为有组织有计划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使农业生产更科学、更贴近市场,更为有序地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湿地 农业生产 散养 芒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