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邹剑秋
受高粱收购价格驱动和2010年高温干旱、暴雨等极端气候的影响,2011年全国高粱生产面积将明显扩大,特别是围绕大型高粱加工企业的周边区域高粱种植面积将显著增加,专用高粱生产基地会进一步扩大,部分地区将实施统一的种子供应和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机械化程度,促进高粱的标准化生产,保证原料的数量和质量。从地区间分布来看,高粱增长面积仍主要集中于四川、贵州、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等高粱种植优势区域。
2011年高粱产业要加强多抗性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力度。我国高粱生产多以雨养农业为主,干旱、病虫等灾害发生增多,培育多抗性的高粱新品种是高粱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加强品种的专用性是促进高粱产业市场开发,提高品种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针对不同地域限制高粱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多重技术的综合集成,建立多层次示范区(点),结合基层推广组织培训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使科技成果得到有效的应用。结合高粱专业种植基地的建设,配套推广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高粱的标准化栽培技术。
以高粱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科研+企业+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将科研与生产结合,促进科研单位与高粱加工企业的深入合作,了解企业需求,指导高粱生产,提高产量水平和质量标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高粱产业快速稳定发展。
高粱生产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国家将小宗粮豆纳入国家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机和农资综合补贴范围。对高粱高新加工企业(如高粱饲料企业和能源企业)在政策上适当倾斜,从而完善高粱产业链条建设,提高种植效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26/16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