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科学认识、理性看待蔬菜价格的上涨。从长远发展来看,要保障蔬菜市场稳定,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失,有效控制通胀预期,就必须立足于蔬菜生产的稳定发展,逐步合理提升蔬菜价格,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维护菜农的利益。
如何保障“菜篮子”“菜园子”“菜摊子”共同繁荣?
“菜篮子”产品上系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下牵千家万户民生冷暖,努力保障“菜篮子”产品供求平衡、价格稳定是个硬任务,也是个大命题。尤其是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大流通中,蔬菜产业如何既满足人们的刚性需求,又照顾到产业链上各方利益的平衡,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平稳发展,这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战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抓住重点环节,统筹生产流通消费,兼顾各方合理利益,采取综合措施,种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抓好“菜篮子”。
必须抓好“菜篮子”、种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市长负责制的内涵。“菜篮子”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0年3次下发文件,强调抓好“菜篮子”工作。各级农业部门积极行动,保种保供,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提高市场供应能力。农业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冬今春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26亿亩,比上年增加800万亩,为保障今冬明春蔬菜产品市场供应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必须深化丰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根据新的形势赋予市长负责制新的内涵,市长要真正有效抓好“菜篮子”工作,不能仅从产品的终端抓,工作的重心必须前移到中间环节和产品源头,要统筹产业链各个环节,一手抓好“菜园子”,一手抓好“菜摊子”。抓好“菜园子”,能有效提高城市的蔬菜自我保障能力,在一些特殊时期、流通不畅的情况下,能有效避免蔬菜断档或者价格大起大落,因此,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要把菜地最低保有量、重点品种蔬菜保障率和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标列入目标考核内容,要深化对自我保障率的认识,拓宽保障的方式和渠道,在城市周边适宜半径内建立稳定的保障基地,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扶持,确保市长责任制落到实处。抓好“菜摊子”,即做好市场流通工作,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信息服务、市场监管、法律保障等手段,做好与产地直接对接的大型批发市场的建设工作,确保产地与销地的畅通,另一方面,抓好农贸市场、社区菜店、便利店以及超市的零售工作,切实稳定价格“最后一个环节”。
必须确保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不减少,重点优势产区应急供应能力不降低,进一步规划和推进蔬菜生产科学布局。城市郊区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承担本市叶菜及蔬菜应急供应任务,优势区域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承担调剂全国蔬菜淡季供应的任务,两者各有优势,不可偏废。当前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对蔬菜供应产生的弊端已经表现出来,下一步应该实行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调动和保护菜农的种菜积极性,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大城市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收取标准,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加大对蔬菜生产设施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商业保险介入。同时,相邻省市区也可以合作建立保障性蔬菜基地,提高城市的自我保障能力。另外,要加强优势区域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改善菜田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保障性基地交通运输设施建设,配套建设蔬菜产后预冷处理设施,藏菜于库与藏菜于棚相结合,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鼓励大城市到蔬菜优势产区建立生产基地,保证稳定的供应渠道。还必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的话语权、议价能力和品牌知名度,促进产销衔接工作稳定有效开展。
必须转变方式,集约发展,提升效益,进一步提高科技对蔬菜产业的贡献率。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的限制,未来我国蔬菜生产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主攻方向要向单产的提高、质量效益的提升转变。下一步,应该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大规模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快制定产品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开展标准化生产宣传培训,推广防虫网、粘虫板、杀虫灯等生态栽培技术,减少农药用量,推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带动产业标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要建设一批蔬菜良种繁育中心,支持主产区建设园艺产品集约化育苗场和遗传资源保种场,加大对国内优质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25/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