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举措,胡锦涛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这些政策措施作用下,2009年、2010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
下一步,中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继续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务实合作,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为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作出更大贡献。
在回答关于美元作用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问时,胡锦涛表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历史形成的。美元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全球相当多大宗商品交易都使用美元,投资和金融市场交易也大多使用美元。因此,美国货币政策会对全球流动性和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应该保持美元流动性的合理稳定。
胡锦涛指出,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货币,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中国在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上对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币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如果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将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国正在开展的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具体举措,目的是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快速增长,说明这一措施适应了市场需求。
关于“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胡锦涛表示,“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主动抑制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5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4000美元;农业发展加快,粮食连年增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预计5年平均增幅分别达到9.3%以上和8%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努力。
胡锦涛指出,当前,中国价格总水平上涨呈明显的结构性上涨特征,但总体上仍处于温和可控范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总水平具有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在回答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提问时,胡锦涛指出,我们一贯认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实行的改革是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事实也证明,中国政治体制是符合国情的,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胡锦涛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将从中国国情出发,继续扩大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18/16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