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5年改造<BR/>200<BR/>万亩低产精养鱼池


    本报讯(记者何红卫)1月7日,湖北省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现场会在荆州市公安县召开。副省长赵斌在会上宣布,未来5年,全省规划改造200万亩低产精养鱼池,每年改造40万亩。要通过实施精养鱼池改造及配套措施,使全省500万亩精养鱼池平均单产由466公斤/亩提高到675公斤/亩,到2015年,实现增产100万吨以上,新增产值150亿元以上。这是该省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湖北是“水产大省”,淡水渔业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但近年发展态势表明,第一的地位难以巩固。据省农业厅长祝金水介绍,湖北精养鱼池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长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标准化的改造。最近三年,省发改委、财政、国土等部门大力支持,整合资金4.19亿元,改造精养鱼池近30万亩。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改造面还不到6%,鱼池建设水平远远不能适应集约化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

    湖北精养鱼池现状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去年,时任省长、现省委书记李鸿忠批示:“高标准进行精养鱼池升级改造势在必行。省农业(水产)部门要提出目标、方案,由省政府决策推进。”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建康,中国鱼类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等专家学者也建议,开展精养鱼池升级改造以保护湖北湖泊水库生态环境。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被列入湖北“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现场会要求,要按照“政策引导、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资金整合、连片改造、统一推进”的原则,由县市政府牵头,发改委、财政、国土、水产等部门成立专班,制定方案,协调配合,加快推进。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完善基础设施,更新养殖设备,有步骤地建成一批“吨鱼塘、万元池”。改造后的鱼池平均水深要由目前的1.5米增加到2.2米,池埂加高加固,水电路配套,渔业增氧机、投饵机、抽水机以及水质监测等设施齐备,做到“池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排灌分开、出入畅通”;要拓宽渠道,整合资源。精养鱼池改造资金投入大,渔民个人承担确有难度。要采取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办法,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要以县市为单位,积极整合项目资金,与农村电网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和造林绿化等紧密结合,形成协同效应。

    从今年起,全省所有涉渔项目都要与精养鱼池改造捆绑挂钩。要积极与科研院所联盟联姻,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将精养鱼池打造成现代渔业科技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的平台,推广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提高水产业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要流转参股,创新机制。学习公安县养殖水面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做法和经验,在坚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生产关系,创新鱼池改造的新机制。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参股合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积极推进水面向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变“小而全”为“专而精”,提高集约化水平,降低改造成本。积极探索鱼池股份合作、发展规模经营的新路子,举办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造林绿化 政策引导 发展态势 养殖大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